整乡要变,该怎么干?

——对嵊州市仙岩镇推进村村“五星达标”的调查与思考
2017年12月20日 12:02:48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绍兴市委组织部 嵊州市委组织部

  乡村振兴,需要村村振兴、整乡振兴。当前,“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正处于从重点突破到整乡推进的重要阶段,必须由单村“裂变”推动整乡变化,形成村村你追我赶、乡乡齐头并进、一浪高过一浪的工作态势。

  嵊州市仙岩镇在该市率先提出今年实现“五星达标”全覆盖,目前全镇18个行政村经过模拟考评,已有10个基本符合达标要求,剩余8个将在年底前全部完成整改提升。仙岩镇推进村村达标有哪些具体做法?对推动整乡变化有哪些启示?带着这些问题,日前,绍兴市委组织部和嵊州市委组织部到仙岩镇进行专题调研。

底部大图(仙岩镇新岩头村).jpg

 把责任精准传导到位

  “五星达标、3A争创”,乡镇是“桥头堡”。乡镇党委要把责任及时、清晰、有效地传导到每一个村,让村村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主责主业,准确领会“为什么干”“干什么”“怎么干”。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仙岩镇党委把“五星达标、3A争创”列为一号工程,通过压实责任、常态晒比、严肃考核等举措,全方位、全过程传导责任,让压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使创建工作始终保持着节奏感。现场立下“军令状”。7月20日,全镇召开“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誓师大会,18个行政村的村支部书记个个签订“五星达标”创建目标责任状,明确在今年年底前村村实现“五星达标”要求,不完成创建任务,取消一切评先评优资格。

  “能不能当好这个村支书,能不能赢得组织和党员群众的信任,就看能不能打好这场硬仗。没有退路,只有先干了再说。”今年刚刚上任的张溪村村支部书记汪月仁说。桥石头村老支部书记徐浩松也感受到了压力:“现在村干部也是以实绩论英雄,大家都铆足了劲在较量,容不得松懈!”

  每月开展“擂台赛”。为推动每个村持续用劲,镇党委每月召开“五星达标、3A争创”现场会暨村支部书记工作交流例会,组织全镇村主职干部和驻村指导员到先进村参观学习。一月一次开展拉练式“擂台赛”,根据各村基础和创建进度,分“精品样板村”“冲刺提升村”和“初出形象村”实打实开展比拼,组织举行现场观摩、相互挑刺和专家点评,让后进村“红红脸”“出出汗”。那些状况差的、进度慢的、变化不明显的村,在对比中黯然失色,村干部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三色”考核通报。每月对各村创建成效以“红、黄、绿”三色进行考核排名,工作进展较快、成效明显的用绿色表示,工作进展缓慢、质量偏低的给予黄色预警,连续两月得“黄牌”则升级为红色警示。镇党委把考核结果在镇、村两级醒目位置张贴公示,对先进村予以通报表扬,对被红、黄两色预警的村进行通报批评,约谈村主职干部,并与年度考评挂钩。老先进西鲍村被通报批评后,村两委誓言要挽回颜面,“苦战”10天摘掉“红牌”,重新挺直了腰杆。

 建议:下阶段乡镇要对创建热情高涨、工作成效明显的村,持续压紧压实责任,确保思想不歇班、工作不断线,拉高标杆、趁势而上。对创建工作按部就班、催催动动的村,要进一步加码传导责任,推动“知耻后勇”“后来居上”。同时,乡镇党委要避免工作“简单加码”,既适度施压又注重关心关爱,与村里共同挑担、共同解难。

 让人人主动参与创建

  “五星达标、3A争创”,舞台在乡村,主体是乡村,主力是乡村的党员、干部和群众。

  “主体不能颠倒,乡镇不能把指挥变成‘代办’。”嵊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黄景认为。调研中我们发现,仙岩镇着眼增强村级力量的责任感、身份感和获得感,充分激发大家主动干事、争着干事。让村干部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

  今年村级班子换届后,嵊州市推动新任村干部制定“三年创业承诺”“个性化创业承诺”两张清单,内容涵盖“安装80盏路灯”“改造村入口景观”等实事项目。仙岩镇把“五星达标、3A争创”与村干部创业承诺结合起来,部署开展“走马上任100天”活动,每周以“两两PK”形式在微信公众号展示。各村村级班子都把“五星达标、3A争创”作为检验战斗力的平台,主动干事创业,形成了主职干部带头干、班子成员一起干的良好氛围

  。让党员从“看着干”变成“干着看”。创建工作开展之初,只有村干部在“战斗”,多数党员参与意识不强,前后望望等等看。仙岩镇把“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与规范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结合起来,推动各村党支部既做好上级规定动作,又发动广大党员为创建工作献计献策。同时积极开展党员“五个一”工程,即参与争一流、承诺争一流、志愿争一流、率先争一流、建功争一流,“五一个”表现与党员先锋指数考评挂钩。越来越多的党员不仅积极参与干,还主动站出来监督不文明言行。

  让群众从“不愿干”变成“笑着干”。有的工作落到乡村,容易出现干部挥汗干、群众不愿干的情况。创建工作中,仙岩镇党委推动各村从基础设施、民生实事着手,让群众在创建中得实惠、愿意干。例如,谢家庄村先后累计投资近80万元,完成了饮用水改造提升工程和停车场新建工程,使老百姓喝上了更干净的水,停车也更加方便。很多村民看到创建工作是实事,就逐渐主动参与了进来。舜皇村村民王爱香挤出2万多元资金,修缮自家老房立面。“村里越来越漂亮,我家房子破破烂烂,走出来自己脸上也无光。”王爱香笑着说。

 建议:下阶段乡镇要大力选树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先进村的做法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和促动作用。进一步强化村级班子建设,对因等等靠靠、推进不力,导致进展缓慢、成效不佳的不适宜村干部,坚决果断予以调整。进一步加强“五星达标、3A争创”的专业化培训,使干事更有章法、推进更有方向。进一步推动变化、彰显变化,以实实在在的变化吸引更多人参与创建。

 将资源充分撬动起来

  “五星达标、3A争创”,不能比拼财力,但又离不开财力支撑。

  相比其他区、县(市)而言,嵊州市的财政保障能力相对比较薄弱。“时间没法等,进度不容等,面对资金缺口,各个村只能千方百计撬动现有资源。”仙岩镇党委书记金燕介绍说。我们了解到,仙岩镇推进村村达标因村制宜、就地取材、花小钱办大事,创建没有因为资金问题而出现“中梗阻”。

  帮助村集体充分盘活闲置资源。镇党委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山区项目、新农村建设等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积极为各村穿针引线盘活土地,有效推进了各类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例如,镇党委针对唐天竺村危旧房和闲置空地较多的现状,大力指导村里拆除危旧房,盘活闲置空地,新增土地综合整治面积30余亩,为村集体创造可用资金20多万元。镇党委还推动仁村村将村里一处荒山进行整治,修通林间道路,将它承包出去,每年为村集体新增8万余元收入。

  鼓励各村开源节流就地取“材”。乡村缺钱,唯独不缺竹、木、石等这些大自然的馈赠。镇党委积极鼓励各村内部挖潜,把特色资源充分用于创建工作。例如,合溪坑村竹林资源丰富,该村突出“竹”的元素,打造“竹篱笆风景线”,把精美的竹制工艺品装点在村内角角落落;桥石头村小溪环绕,村里就利用充足的鹅卵石资源,砌花圃、砌石坎、铺石路;王树村甚至在一间土墙老房外写上“乡愁记忆”,成了教育下一代的“活教材”。

  推动贤士能人踊跃贡献资源。镇党委组织开展“我为五星达标、3A争创作贡献”活动,发动引导乡贤和村民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智出智、有力出力,积极营造各尽其能的浓厚氛围。在“我为家乡出份力”的感召下,有的乡贤捐资建造村级公园、小品;有的村民做花木生意,无偿向村里提供苗木;有的村民家境一般,志愿要求参与施工建设。镇党委既聘请专业人员作为全镇“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总设计,又力邀当地熟悉乡土文化的民间人才当顾问,使创建规划既有品位又接地气。

 建议:下阶段乡镇要推动各村既不等不靠又量力而行,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避免“简单复制”“生搬硬抄”,杜绝表面化“政绩工程”。要加强分类指导,对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引导其经营发展更上层楼,建设更多民生实事工程;对经济条件薄弱的村,加大统筹指导帮扶力度。要主动搭台、整体抱团,举全镇之力宣传乡村、推介乡村、营销乡村。

1513500776945_5a363068159bb8360a1b6eb0.jpeg

  岁末年初之际,仙岩镇特意举办“全域提升·诗画仙岩”系列展示活动。

 在融合融通上下功夫

  “五星达标、3A争创”不是单纯的党建工作,涉及乡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与其它工作、资源融合融通,才能在乡村振兴中起到引领作用。

  座谈中,仙岩镇党委副书记李小霞深有体会地说,“我们把创建工作与全镇规划布局融合起来,与全镇资源要素融合起来,与其它条线工作融合起来,使村村达标得以较快推进。”在融入镇域规划中彰显创建特色。这两年,镇党委依托剡溪、嶀山休闲区等自然资源和“唐诗之路”人文资源,积极开展“诗画仙岩”小城镇建设。“五星达标、3A争创”启动后,镇党委把推进村村达标工作及时融入“诗画仙岩”规划。例如,把镇域西片的强口、谢家庄、唐天竺、舜皇等村与“山”融合,规划打造“唐诗寻踪”风景线;把镇域东片的张溪、大东、仁村、桥石头等村与“水”融合,打造休闲观光旅游带。

  在融入人文情境中丰富创建内涵。构筑文化内涵,乡村振兴才有精神支撑。镇党委统筹挖掘镇域内的历史人文资源,把创建工作与历史人文情境融合在一起,使村庄有故事可讲、有记忆可寻。例如,推动新岩头村以“红色新岩头”为主题,修缮岩头部门旧址,新建红色记忆广场,大力弘扬抗战时期岩头部队革命精神;推动白岩村打造“上善白岩”,修建乡贤主题公园,传承家训家规,引导村民崇学向善、爱家护家,等等。

  在融入“一盘棋”中迈实创建步伐。镇党委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一盘棋”理念,把各条线力量紧紧融入“五星达标、3A争创”,各项工作同步推进,各类督查同步开展。建立镇党委领导班子“包干制”,每名班子成员领办1-2个创建村,参与指导规划设计、文化挖掘和问题协调处理等具体工作,把领办村的创建成效纳入班子成员年终考评内容。实施驻村指导员捆绑考核机制,把所在村的创建工作进度、成效与驻村指导工作综合考核挂钩。

建议:下阶段乡镇要进一步做好“融合”文章,避免资源分散、各自为战、效果弱化、重复浪费。要在乡镇全域规划中谋划设计各个村的创建工作,使村与村、村与乡之间风格和谐、共促共进,避免千篇一律、村村雷同。注重把村落文化深度融入创建,使乡村变化更具内涵和生命力。强化工作融合力度,努力使各项工作一个步调落到村里,让各个村都能聚精会神抓好创建工作。

以并重并举推动整乡发展

  “五星达标、3A争创”,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久久为功。既要追求变化成效,更要保持常态长效;既要让乡村美起来、强起来,更要让村民生活富起来、幸福指数高起来、文明素质提起来。

  调研中我们发现,仙岩镇始终坚持并重并举的思维,稳步全域推进村村达标工作。

  坚持“面子”与“里子”并重并举。在该镇走访乡村时,几乎看不到大牌坊、大广场,镇党委既推动各村把路修到群众家门口、把花种到群众屋旁边,又指导各村把党建元素润物细无声地嵌入村庄美化。“面子”有了,镇党委又推动各村抓好“里子”工程,重点是加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培育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真正把合格党员标准严起来、党性短板补起来、先锋形象树起来。有了标杆示范,很多村民的生活观念、行为习惯也渐渐发生了改变,乡风民风日益好转。前些天,到王树村参观的一批客人发现村民把吃剩的地瓜皮捏在手上,没有随地乱扔,都惊讶地连连点赞。

  坚持当前与长远并重并举。“五星达标、3A争创”既要埋头推进,也要防止问题反弹。镇党委在推进村村创建之初就着眼长效管理,充分注重制度设计,吸引广大党员和群众参与监督,逐村巩固创建成果。例如,在全镇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引导村民与村民之间开展“三比”竞赛,即比房前屋后卫生、比垃圾分类处理、比庭院美化情况,每周对这三项内容进行检查打分评星,以得星多少给予物质奖励,到村部大楼兑换垃圾分类袋、平安宣传面巾纸等日用品,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长效保洁机制深入人心。

  坚持美丽与发展并重并举。仙岩镇18个行政村经济基础参差不齐,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富起来,是创建工作的最大任务。镇党委既举全镇之力积极打造“唐诗寻踪风景线”,让沿线乡村共享发展机遇,又推动各村扬长避短发展村级经济。例如,舜皇村拥有嶀山山景资源,又处于嶀山休闲旅游规划区内,村两委提出大力发展“云上舜皇”乡村旅游,开发民宿经济,建设金钱松公园、“舜皇云尖”名茶市场。目前,该村村内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都已建成,有3家民宿已开始营业。

建议:下阶段乡镇在整体推进中既要抓好“看得见”“看不见”的变化,也要在长效管理和引领发展上下功夫。要突出党建引领,让美丽成为富裕的基础、文明的起点、和谐的内涵。创设适合新时代乡村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让大家自觉维护创建成果,一滴水变成一片海、一双手变成万双手。鼓励更多人才、资本、项目回归乡村,在乡村创业,在乡村圆梦,合力推动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徐曼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