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家报国 倾情援疆 ”浙江援疆指挥长系列访谈之八

凝心聚力 持续用力 精准发力

——访金华市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王建国
2018年02月07日 16:52:17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记者 徐艳 通讯员 聂贵明

  编者按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回首2017年2月22日,这个浙江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全面进疆的日子,从踏上阿克苏这片土地的第一天起,全体援疆人就把“舍家报国、倾情援疆”的誓言深深地印刻在天山脚下、塔河两岸的南疆大地上。

  钱江潮涌润天山,勇立潮头树标杆。第九批浙江援疆人立志于打造援疆标杆省份、锻造浙江援疆铁军。这是一种怎样的家国情怀,又是一种怎样的责任担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走到了一起,走在援疆的大路上——

  浙江党建网、浙江党建微信公号推出《舍家报国 倾情援疆 浙江援疆指挥长系列访谈》,让我们走近浙江援疆11位省、市指挥长,聆听他们的同题问答:援疆三年,最重要的是什么?援疆工作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援疆生活中,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

  有位指挥长曾私底下问过不少干部,要是让你们重新选择,你们会来援疆吗?每个人都斩钉截铁地回答:“来!”

  生命中有了援疆的历史,一辈子不后悔!这恐怕是一批又一批浙江援疆人共同的心声!

8月6日浙江省委书记车俊考察食用菌基地.jpg

2017年8月6日浙江省委书记车俊考察食用菌基地


  记者:援疆三年,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建国:很多援友说“三年援疆路,一生新疆情”。作为一名光荣的援疆干部,要始终牢记国家号召和组织使命,秉承“舍家报国、倾情援疆”情怀,真正把自己当成温宿干部,真正把温宿当作自己的家乡。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多做一些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努力为当地留下一批经得起历史检验、时间考验和群众评价的精品工程,提升当地自我造血能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为后续援疆工作铺好路。

  记者:援疆工作中,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

  王建国:我是2016年12月24日进疆的,当天在乌鲁木齐市参加了自治区党委召开的援疆干部动员和培训会。27日抵达阿克苏地区温宿县,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到这里。到温宿县后,感觉非常亲切、也很高兴,因为温宿县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超乎预期。2017年7月底至8月初,我们进疆半年多的时间,省委车书记车俊就带着浙江党政代表团来阿克苏考察慰问援疆干部,而且也专程到温宿实地调研,一想到这件事,我就感到温暖、激动。

  记者:援疆生活中,你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

  王建国:援疆工作,就像年轻人的成长,始终是痛并快乐着。印象中最开心的事,是第一次与我的援疆战友们一起过集体生日,大家一起打着节拍,一起唱着《祝你生日快乐》,一起欢呼雀跃。那天,我看到了援友们团结、可爱、质朴、融合的情怀。那天虽然不是我的生日,但犹如我的生日。

QQ图片20171229115006.jpg

  记者:在新一批对口援疆工作中,金华如何做出特色?

  王建国:进疆以来,金华市援疆指挥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治疆方略、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浙江省对口援疆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会议及金华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提出全面实施“235”工程,始终坚持“项目实施求精准、产业培育求突破、智力支持创特色、民生工程聚民心、队伍建设树标杆”,大力弘扬“金华铁军”精神,凝心聚力、持续用力、精准发力,助推受援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年度实施的19个援疆项目均进展顺利,总投资为5.3亿元,2017年计划投入援疆资金11793万元,除4个跨年度实施项目外,其余项目均提前完成。

  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通过实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健康医疗、旅游帮扶、特色种养殖、温宿好声音、走访慰问等一系列举措,努力为温宿群众谋福祉。二是发扬“金华铁军”精神,集中精力攻坚克难,精心规划建设“交钥匙”项目,严把质量,严控进度,严抓安全。三是将产业培育作为金华援疆的“重头戏”,大力实施“十城百店”“百村千厂”“万亩亿元”工程,开辟温宿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狠抓招商引资和推动项目落地,扎实推进“万亩亿元”增收工作试点,促进温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四是千方百计推动当地教育医疗事业发展,创新人才“大帮带”模式,进一步突出重点、特色和实效。五是抓好机关党建和干部人才管理,开展“三承诺一决心”“四比四创”、锻造援疆铁军等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全体援疆干部人才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主动融入、倾情奉献。

  记者:在新疆阿克苏可以吃到当地引种的金华茭白和莲藕,请问在扶贫攻坚战中,您是如何创新谋求产业培育,促进当地就业的?

  王建国:金华有市场优势、婺商优势和科技优势,温宿有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扶持政策优势,两地以对口援疆工作为纽带深化合作交流,助推温宿扶贫攻坚。我们以“十城百店”工程为抓手,支持温宿县搭建金温两地“疆果东送、浙产西进”的现代市场流通网络体系, 2017年完成金华分仓建设,开设实体店33家,销售网络覆盖各县(市、区),组织多家金华企业来温宿采购果品1.5万余吨。“百村千厂”工程2017年新引进6家企业并成功注册落户温宿。在金华新村建成标准厂房一座,面积为2400平方米,引入新疆天下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子聪针织服饰有限公司进驻。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以“万亩亿元”增收工程试点为抓手,积极研发果园生态高效栽培黑木耳关键技术并取得成功,黑木耳菌棒存活率高,长势和收成好于预期,亩产达到3.9万元。水生蔬菜项目从金华引进种苗,已示范种植茭白、莲藕300亩,品质优且口感好,亩产利润从2千元提高到万元以上。2018年有望完成水生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1万亩以上,推广种植黑木耳500亩并引进生产线一条,我们的目标是打造阿克苏乃至南疆最大的水生蔬菜种植基地和种苗基地。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符合温宿、兵团发展的特色产业和企业,助推温宿工业经济发展,让更多的民族群众就近就业。

浙金温宿蔬菜集中育苗中心.JPG

浙金温宿蔬菜集中育苗中心

  记者:在援疆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上,如何做到科学有效,力争使每一个项目“雪中送炭”?

  王建国:我们坚持正确的援疆工作导向,充分尊重受援地需求,精心编制援疆项目实施计划,增强项目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力争使每一个项目“雪中送炭”。在编制项目计划时,我们自觉贯彻上级关于援疆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对照“六个坚定不移聚焦”,积极调整项目编制思路,优化项目结构,体现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切实把援疆资金用好用足。在项目计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广泛开展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充分征求受援地的意见建议,项目计划初步方案出来后,再组织进行多个层面的研究论证,提高项目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为保质保量完成“交钥匙”项目建设,指挥部组建强有力的项目工作组,建立了挂图作战机制、项目督查机制、每周例会等制度,努力为温宿打造一批精品工程。

责任编辑:杨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