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家报国 倾情援疆 ”浙江援疆指挥长系列访谈之一
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高水平推进新时代援疆工作
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高水平推进新时代援疆工作
——访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王通林
2018年02月02日 11:03:22 来源: 作者:记者徐艳 通讯员韩昱
编者按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回首2017年2月22日,这个浙江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全面进疆的日子,从踏上阿克苏这片土地的第一天起,全体援疆人就把“舍家报国、倾情援疆”的誓言深深地印刻在天山脚下、塔河两岸的南疆大地上。
钱江潮涌润天山,勇立潮头树标杆。第九批浙江援疆人立志于打造援疆标杆省份、锻造浙江援疆铁军。这是一种怎样的家国情怀,又是一种怎样的责任担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走到了一起,走在援疆的大路上——
从今天起,浙江党建网、浙江党建微信公号推出《舍家报国 倾情援疆 浙江援疆指挥长系列访谈》,让我们走近浙江援疆11位省、市指挥长,聆听他们的同题问答:援疆三年,最重要的是什么?援疆工作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援疆生活中,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
有位指挥长曾私底下问过不少干部,要是让你们重新选择,你们会来援疆吗?每个人都斩钉截铁地回答:“来!”
生命中有了援疆的历史,一辈子不后悔!这恐怕是一批又一批浙江援疆人共同的心声!
2017年9月,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王通林一行在阿克苏纺织服装培训中心综合教学楼建设项目工地督查援疆工程进展
记者:援疆三年,您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通林:作为409名援疆干部人才的“大家长”,2018年我们还将迎来475名支教教师,我最操心的还是安全。安全既包括人身安全也包括政治安全。一方面,我们的援疆干部人才来到新疆,身负国家的重托和家庭的关切,人身安全不能有失。另一方面,新疆正处在两个“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触及的矛盾特别深刻,牵涉的问题纷繁复杂,讲政治、讲规矩应该成为援疆干部人才的第一准则。同时,虽然远离浙江万里之遥,但作风建设、廉洁自律的弦丝毫不能放松,底线丝毫不能后退。因此,未来两年,浙江省、市援疆指挥部的“三承诺一决心”活动将贯穿始终,持续深化,只为锤炼一支援疆“铁军”。
记者:援疆工作中,您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
王通林:最难忘的是省委书记车俊在2017年8月率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在阿克苏地区和兵团一师阿拉尔市考察期间,坚持在省援疆指挥部简陋的食堂与援疆干部共进晚餐。当车俊书记与自治区雪克来提·扎克尔主席,以及浙新两省区领导、部分设区市委书记、省直有关厅局负责人与援疆干部一起挤在狭小、陈旧的指挥部餐厅里,大家穿插而坐,吃着简单的工作餐,共话家常。这一刻,相信很多援疆干部的眼眶都是湿润的,这一幕,也必将长久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
记者:援疆工作中,您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
王通林:进疆一年半以来,最开心的事是2017年7月举行的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上,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飞同志代表浙江作交流发言。全国19个援疆省市,浙江省有幸作为4个交流发言省市之一。会上表彰的112名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中,浙江占了9名。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浙江20年援疆工作的巨大肯定,是第一至九批2200多名援疆干部人才接力坚守、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成果结晶。
2017年12月10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玉奇喀特乡阿其墩村喜气洋洋,阿克苏地委副书记、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指挥长王通林把援疆工程、村文化礼堂的“金钥匙”交到了村党支部书记艾斯卡尔的手上。
记者:浙江是“红船精神”的发源地,进疆伊始,您提出“舍家报国,倾情援疆”的誓言,也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红船奋斗精神的有力诠释,请问浙江援疆如何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打造援疆标杆省份?
王通林:浙江嘉兴南湖,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论述了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红船精神”。“红船精神”作为党的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浙江省援疆干部人才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对口援疆本质上就是“红船精神”的集中体现。当阿克苏第一批果园生态高效栽培黑木耳关键技术研发成功喜获丰收,当林果产品“十城百店”疆果东送在浙江全面铺开,当“组团式”医疗援疆被中组部全面推广,这桩桩件件都刻上了“浙江首创”的印记;当援疆干部人才在万里之遥舍家报国,在-15℃的气温下与结对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在新疆的每一天都书写着“浙江奋斗”的故事;当援疆干警奋战在反恐维稳第一线,援疆医生、教师在偏远乡村、边境团场送医送教,他们的每一滴汗水都践行着“浙江奉献”的誓言。所以,浙江援疆干部人才理应成为“红船精神”的最佳代言者、践行者。另一方面,“红船精神”也是第九批浙江援疆干部人才的精神指引。正所谓“伟大的精神引领伟大的事业”。首先,我们充分发挥了“红船精神”的价值引领功能,在全体援疆干部人才中开展的“三承诺一决心”活动,充分融入了“红船精神”所代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浙江精神,得到了浙新两省区领导的高度肯定。其次,我们充分发挥了“红船精神”的精神激励功能。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在全体援疆干部人才中开展了“比创新,创品牌;比实干,创业绩;比效率,创进度;比团结,创和谐”的“四比四创”活动,引导广大援疆干部人才保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昂扬斗志。一年来,评选出月度之星70人次,季度之星30人次,释放和激发了创新活力、发展动力。
记者:新一轮援疆工作,浙江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做好精准扶贫?
王通林:“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这既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任务、新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执政党向世界所做的宣言。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始终把助力阿克苏地区和兵团一师阿拉尔市脱贫攻坚摆在浙江援疆的首要位置。过去一个时期,我们主要推进了三项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共实施安居富民工程19.6户,累计共投入援疆资金19.6亿元。2016~2017年,共安排实施安居富民工程 8.5万户,累计共投入援疆资金8.5亿元。二是补助困难家庭大学生就学。三年累计补助在内地上大学的新疆籍高校学生3800余人,援疆补助资金2200余万元。三是实施其他扶贫帮困项目。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共援建学校30余所,总建筑面积44.2万平方米;援助医疗卫生项目30个,新增床位1443张,培训卫生医疗人员3152人;援助农牧民饮用水工程项目17个、25万户、近100万群众受益。
2017年以来,在继续做好安居富民工程等传统扶贫项目的基础上,我们着力发挥浙江优势,以产业带动阿克苏精准脱贫:一是聚焦农牧民脱贫增收,狠抓“十城百店”工程。短短一年间已经在浙江10个设区市建设阿克苏特色农产品公共仓,并辐射了68家市场销售门店,累计实现销售14150吨。二是实施“百村千厂”工程,方便百姓就地就近就业。2017年,在23个乡村投入1.4亿元用于“百村千厂”工程建设,目前,已建成和在建项目33个,新增农村就业岗位2160个。三是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扎实推进产业援疆助脱贫。2017年,浙江企业与阿克苏地区和兵团一师阿拉尔市共达成产业合作项目98个,协议资金286.35亿,实际到位资金37.73亿元,创造就业岗位34555个。
未来两年,浙江省、市援疆指挥部还将启动对口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双十示范”工程,继续为阿克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浙江力量。
2017年11月19日,全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推进会在喀什召开。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指挥长王通林在会议上作为支援省市领队发言。
记者:我省智力援疆人才规模位列全国19个援疆省市前茅,今后如何开创智力援疆新局面?
王通林:长期以来,浙江省的智力援疆无论在规模和质量上都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医疗援疆和教育援疆人才规模在全国19个援疆省市名列前茅。浙江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是由中组部和国家卫计委统筹推进、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医疗援疆项目。宁波市的“组团式”教育援疆项目也曾在自治区援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组团式”援疆工作推进会上作过经验介绍,更涌现出像姚仁汉老师这样的全国典型。
未来两年,浙江智力援疆的任务将更重,挑战将更多。教育部“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浙江再次以485名(其中援疆475名、援藏10名)的规模位居全国21个省市第一位。担子更重了,但反过来说,我们智力援疆的力量也更强了。接下来,浙江省市援疆指挥部将紧紧围绕总目标,抓住国语教育和“组团式”医疗援疆两大牛鼻子,重点推进两项工程,努力开创智力援疆新局面。一是积极实施“十园国语教学示范、百校国学教育联动工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浙江特色的南孔文化、王阳明文化、鲁迅文化等传播到南疆大地,整合浙江优质师资和教育管理人才,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语教育示范幼儿园和国学教育示范校;继续实施“国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工程”,加快培养地区少数民族国语师资,提升国语教育水平。二是积极推进“组团式”医疗援疆内涵提升工程。依托浙江省互联网优势和医疗资源优势,加强推进远程医疗体系与互联网医院建设,实现与兵团一师、地区8县1市和部分乡(镇)远程医疗诊疗系统对接以及与浙江先进医院的远程对接;完善“传帮带”机制,确保帮带学员与第九批援疆人才结成“师徒”对子或工作搭档,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工作,确保“一项技术至少带出一人”;落实“院包科”规划和计划,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各相关科室的包科建设。
记者:南疆处在“一带一路”的核心区,浙江如何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讲好浙江故事?
王通林:援疆一方面是浙江对新疆、对阿克苏地区、对兵团一师阿拉尔市的对口帮扶,另一方面也为浙新两省、浙阿两地加强产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创造了机遇。阿克苏位于南疆腹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节点,浙阿两地在农业现代化、轻纺、电子商务、旅游等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理所应当在浙阿两地合作互利共赢的机遇期当好联络员、推进剂和先行官。一是要在产业对接合作上下功夫。阿克苏地区和兵团一师阿拉尔市庞大的林果业与浙江巨大的林果消费市场,阿克苏地区和兵团一师阿拉尔市大规模高质量的棉花种植与浙江巨大的轻纺工业,阿克苏地区和兵团一师阿拉尔市优势的旅游资源和浙江省庞大的旅游客源市场,这些产业上的“天作之合”,都需要省市援疆指挥部通过多种政策手段去引导、开拓。二是要在产业转移上下功夫。近年来,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部分产业集群、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需求日益强烈。以轻纺为代表的轻工业来说,阿克苏地区和兵团一师阿拉尔市在能源、原材料、土地、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都具有巨大优势,是产业转移的理想目的地。下一步,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将配合阿克苏地委行署和兵团一师阿拉尔市党委政府,精准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助推浙商“走出去”战略。
责任编辑:杨雅- 2017-12-27 杭州市下城区委组织部长沈华锋读十九大...
- 2017-11-24 庆元县委组织部长刘新民读十九大报告 建...
- 2017-11-21 十九大代表范群读“新语” 优先发展教...
- 2017-11-21 十九大代表张积贵读“新语” 提高就业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