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带领山村“疾步快走”的领路人

2016年09月21日 10:00:00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看到书记带头干,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好好干。”董源村党支部委员董朝仇说,村班子成员心更齐了,工作更得力了。

慰问困难群众(左一).jpg

  辛勤的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果实,董源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村集体经济厚实了,村容村貌改善了,村庄整治成效显著,董源村成了省级整治村、市级文明村、生态村。

  “农民要想富,得先修好路。”将时间拉回到2013年,老董把目光聚焦到村里的路网建设上。章乡到万排4.7公里路的拓宽成了董步快记挂在心的事儿。当时这条路仅3.5米宽,刮擦事故不断,他决心带领乡亲们把路拓宽,让乡亲们出行安心放心。跑项目、筹资金,老董隔三差五往县里镇里跑,工程上马之后他又到一线指挥,既当指挥员又当项目建设者,起早贪黑跟着大伙儿一起干。在采购水泥、沙、石等材料时,老董和村干部们就当起砍价员,与材料供应商讨价,帮助村里节省开支;当材料堆放在工地时,老董和村干部们又当起保安和保管员,每天半夜去巡逻。如今,这条路拓宽到了6米,村民出行更加便利了,而为之默默付出的老董,看着这一切也只是会心一笑。当时参与拓宽工程的村民,回忆起往事不禁感叹,多亏了董步快的实干,让大伙儿期盼了多年的工程变为现实。

  居住在董源村康源自然村的200多位村民,一直希望硬化修缮村里的机耕路,这个愿望去年变为现实,同样要感谢董步快。这个村到行政村的3.3公里机耕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路边近260米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防洪堤也因常年受风雨侵蚀,破损严重,村民出行担惊受怕。实地了解情况后,老董召集村“两委”干部进行议事讨论,应自然村村民要求,村“两委”集体研究决定对这条路进行硬化,并且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去年,这3.3公里机耕路得到硬化,为当地500多亩茶园和280亩水田农务耕作以及农产品出山开辟了通道。

  “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对乡亲们难以割舍的感情”

  “作为一名村支书、党代表我感觉到光荣的同时,更感觉到沉甸甸的责任。”在中共仕阳镇第十二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不善言辞的董步快这样发言道,寥寥数语饱含深情。

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左一).JPG

  拆违——老董和村干部们遇到的村庄建设发展中的第一大难题。老董说,“三改一拆”最考验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也最能看出村官的能力水平,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不少村民被老董和村干部的诚心感动,主动拆除了违规搭建的违章建筑和茅厕、猪栏。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