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咬定青山不放松 敢叫旧貌换新颜

2016年09月14日 12:51:37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20150215_155319.jpg

  抓环境促发展

  周垟村位于万全镇和昆阳镇的交接点,万鳌公路贯穿全境,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独特,由一块核心湿地和五大田园岛屿组成,村庄形态完整,空间尺度宜人,保留了传统水乡村落自然肌理格局。全村共有面积1.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0.3平方公里,耕地600余亩,水网密布,农田成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给了缪小祥这位村庄规划“总设计师”更好的发挥空间。

  早在他代理村委会主任之时,就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用短短三四个月时间,克服重重困难,组织村民自筹资金6000多万元,顺利开工建设了8幢6层农房,共342间返回地安置房工程,解决了村内大部分住房困难户的问题,大大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2013年担任党支部书记之后,他目光如炬,抓住“美丽乡村”创建的契机,以一视同仁的态度拆除村内违章建筑和破旧房子共计8800平方米,涉及民房156间。通过美化、亮化、绿化提升工程进行立面改造32000平方米,立面粉刷32000平方米,墙绘2000多平方,道路两侧的绿化补植800株,新装路灯128盏。2013年至今,全村种植了300多棵红叶石楠及1000余棵水杉、茶花、银杏、冬青、香樟、榕树。为了保持良好的水乡环境,缪小祥还在河道治理和保洁上下足了功夫,在美化村庄环境的同时还开展了沿河绿化及护岸驳坎工程,清理河流3公里,处理了村内河流网箱200多只,并配备了固定的河道保洁员2名,每星期至少清理一次河道垃圾漂浮物,组织村内党员落实河长责任,将河道的监督工作做到实处。除此之外,缪小祥还带领大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铺设污水管网,将全村的污水全部接入管道,在“五水共治”的道路上踏实走好每一步。

  如今,当你走入周垟村,见到的不再是杂乱无章的破旧房屋,不再是稀疏枯萎的树木,不再是随处可见的垃圾。映入你眼帘的是粉刷一新的具有江南特色的水乡民宅,灰瓦、白墙,色调雅素明净,清爽宜人,民宅上的水墨画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画在景中,景色如画。

  抓民心树新风

  作为带领周垟村发展的额“领头雁”,缪小祥清楚的知道,持续发展才是最终的目标。而持续发展离不开村民的支持,离不开村民认识水平的提高。因此缪小祥决定在努力提高物质文明的同时,将精神文明建设一同提上日程。

IMG_3110.JPG

  村里办公条件不好,缪小祥想尽办法筹集200多万元,并结合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建成了总面积1.5亩,具备办公议事、公共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功能,具备“六室两栏一厅一堂一广场”要求的村民中心。其中“六室”包括党群活动室、综治调解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计生卫生室、组织工作室,“两栏”为公开栏和宣传栏,“一厅”即便民服务大厅,“一堂”即文化礼堂,“一广场”即室外健身休闲广场。建成的村民中心具备了休闲、娱乐、教育、议事,综合管理于一体的功能。村民中心建好了,缪小祥心想,不能让这功能齐全的村民中心成为空架子,为了让村民的需求能第一时间得到满足,缪小祥要求村干部实行坐班制和村干部集中办公日制度。按照“一人多岗、一岗多职”的要求,把村报账员、调解员、计生服务员等人进行职能归并、多员整合,统一归并到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将村民的需求作为导向,将服务村民作为目标,开展政策咨询、代写文书,残疾证办理,户口本、医保卡丢失补办等代办事项服务,解决了“有人办事”的问题。现在,周垟村的村民中心每天都有不少的村民前来,或是找村干部帮忙,或是向村干部及时反应存在的困难,也有不少村民只是单纯的想来跟村干部们聊聊家常,因此路过门口的时候,常常能听到便民大厅里传来阵阵笑声。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