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渔民转产转业走出“新路子”

2016年09月14日 16:16:38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2014年,全县开展“一打三整治”,眼瞅着靠打渔为生的村民没有了出路,黄大宏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倚靠后槽得天独厚的阳光沙滩资源优势,结合早年打工的经历,他提出开发滨海乡村休闲旅游的设想。“原来有人在村里开农家乐,已经小有名气,生意也很不错。我就想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提升,不过建设度假村的想法一经提出,还是有很多村民提出了质疑。”黄大宏告诉记者。村民有顾虑、有想法,他和村干部就起早贪黑,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打消村民的顾虑;村民的意见不统一,他就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商讨,听取村民的建议意见。最终,大家放下了心,度假村便成了全村人共同的事业,采取村民自愿投资入股的方式“众筹”资金1200多万元。黄大宏指着度假村的牌匾告诉记者,“这个招牌我们用的是‘一打三整治’中被拆的船体木板做的,这也代表了我们渔民的新希望。”如今,海螺度假村的建设和运营已经初具规模,不仅有8幢“高颜值”的别墅群,渔家乐、超市、公共浴室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信息时代,微信、微博的链式效应,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彻底打响了海螺度假村的知名度,持续火爆的人气也超出黄大宏的意料,他介绍道,“度假村的生意异常红火,从去年7月26日开业,仅仅80多天的时间,便实现营业收入243.7万元。特别是夏季高峰期,你要没有提早个十天半个月预订的话,是根本订不到房间的。”今后,他还计划建设露营基地、儿童游乐拓展园等设施,增加沙滩排球、海上垂钓等项目,打造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滨海度假胜地。

  “干工作,不是光磨磨嘴皮子,说说道道就能实现的,重要的是要放下身段,踏踏实实去一件一件地干出来。”在黄大宏看来,做事情最怕的是拖泥带水、拖拖拉拉,决定了目标方向,便要全力冲刺完成。度假村的成功,为后槽撬起了发展的“支点”,然而进村狭窄破旧的道路却成为阻碍后槽村发展的“拦路虎”。由于道路土地涉及周边多个村庄,情况十分复杂。面对难题,黄大宏一方面向上级争取资金的补助,另一方面则是耐心与周边村庄打好关系,协力做好土地处理工作。在克服各方困难后,2015年底,后槽开始对进村的4公里长道路进行提升改造,将原来3.5米宽的道路拓宽到6米,目前,道路已基本完成改造,极大方便了车辆的来往通行。

  近年来,后槽村投入600多万元,对村域内全长2.5公里的小流域进行治理,当前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2/3。此外,还先后投入50多万元开展绿化美化工作,对村容村貌进行提升。对于后槽村今后的发展,黄大宏充满信心和希望,他计划以度假村为依托,进一步加大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力度,加快推进美丽的乡村建设,利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把后槽村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滨海旅游特色村,走出一条渔民转产转业的“新路子”,促进当地群众增产增收。

(温州市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