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一个花园式村庄的成长

——记绍兴市越城区鉴湖镇王家葑村党总支部书记祁志良
2016年12月01日 15:34:55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祁志良——整治环境,盘活经济,民主治村,他让民风民俗变得文明健康,他解决村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他是一个一个意识“超前”的村书记。

DSC05723.JPG

  走进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的南部,一个名叫“王家葑”的小村庄,一定会给你一种别样的惊喜。这里四面环水,绿树成荫,鸟叫声此起彼伏,在宽敞干净的水泥路边,亭台楼阁相映成趣,虽然小却很精致。三三两两的村民走过,脸上淡定从容的表情,会让你从内心感受到这个村村民的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满足与惬意。这里不是花园却胜似花园。

  这个是一个具有超前意识的村书记,花了10多年打造出的一幅作品。

  这个书记名叫祁志良,一名年轻的70后,在他任书记的10多年里,王家葑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俗民风也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重建。多年的努力迎来了收获期。这几年,王家葑村先后获得省级卫生村、省级文化示范村、省级绿化示范村、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村等50多项省级荣誉。祁志良本人,也获评2008年省级优秀党员、2007和2008连续两年越城区区长奖、2008年绍兴市第八届十佳优秀青年等称号。去年,祁志良还被评为越城区杭兰英式民情通式好书记。

  这样一个村书记,到底靠什么给这个不足1000户的小村庄,赢得了这么多的荣誉?

  环境篇:“村级经济靠后,但人居环境要靠前”

IMG_20160305_083733.jpg

  如果是10年前走进王家葑村,你会有一种截然不同的观感。

  “村里通往外面的只有一条一米宽的石板路,旁边都是积满水的泥地,水牛走一下,溅你一身泥。”王家葑村73岁的老支书冯加木,对之前的村容村貌记忆犹新。“猪粪、垃圾随便倒进河里,河水也发在发臭,没有人关心村里的环境。”

  与这幅场景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如今竖立在路边的“王家葑村河道保护公约”,这则公约有“七不准”和“七倡导”。其中,“七不准”包括不准向河道内倾倒各类垃圾、乱抛杂物及其他废弃物,不准擅自侵占、填堵河道,不准向河道内超标排放各类废水和未处理的生活污水等7条;“七倡导”则包括倡导关爱河道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等。

  单单从字面上看,这似乎只是一条条空洞的条款,但如今却实实在在是全村人的共识。

  早在2007年,王家葑村因为基础设施落后、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群众反映较为强烈,被越城区委区政府列为环境整治试点村。为彻底搞好环境整治,祁志良多次组织党员、村民代表、普通群众对诸暨沙土岭、柯桥王坛南岸村、陶堰茅洋村等先进村实地考察,回来后召开专题讨论会,就如何搞好本村和整治工作,让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并达成共识。

  为避免重复投资,祁志良还邀请市规划局对全村现状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制定了详细的整治方案。从购买材料到监督质量,每一个施工现场都有祁志良忙碌的身影。不少村民还记得,当初在浇筑文体广场时,时值高温,烈日当空热得大家都喘不过气来,祁志良却身先士卒,亲临现场,严格监督整个工程的浇筑过程。有的村民还发现,那段时间,当大家沉浸在梦乡中时,唯有祁志良的办公室还是灯火通明,他还在挑灯夜战。

  经过梳理,祁志良带领村两委确定了将王家葑村打造成全市最干净农村之一的战略目标,开展了以“生活垃圾袋装化、拆除违章人性化、生态公测无害化、生活污水合格花、墙面改造一体化、河道砌坎整齐化、文化广场特色化、道路拓宽畅通化、村庄路灯明亮化、绿化种植美观化”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十大工程”,全力打造“树在村旁倚,人在林中居”的美丽乡村。

  如今这样的场景已经实现,村里自觉爱护家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为了维护河道清洁,村里对各条河的河岸进行了硬化处理,他们还派出3个人长期管理,巡查河道每周不少于一次。对建筑垃圾的管理,村里会要求村民将垃圾运至车辆可到达的地方,由村委派车负责垃圾的清理。现在看到有人朝河里倒垃圾,村民也都会主动上前制止。”

  对于祁志良的魄力,村委会文书沈小峰由衷的佩服。他说,因为书记的“超前”思维,王家葑村早在5年前就有了全越城区第一个标准化体育场,每个村都建有自己的停车场。“当时,很多人还认为没有必要,现在随着车辆的增多,娱乐活动的增加,村民都很佩服村书记的先见之明。”

  “虽然村级经济在全区排名靠后,但人居环境我们一定要走前列。”这个在旁人看来不可能完成得任务,祁志良却一定要完成,而且他确实完成了。如今,王家葑村的村民走出去都充满了自豪地神情,花园式的村庄在全越城区也是数一数二,不少外村的村民都跑过来散步,在这里进行休闲娱乐活动。

  经济篇:盘活村级经济,更要老百姓得实惠

WP_20150331_002.jpg

  事实上,王家葑村从经济上来讲,存在着先天不足。祁志良接手的几乎是一个烂摊子。

  1998年时,祁志良只有28岁,他当时刚担任后岸自然村村支书。2003年,后岸村、王家葑村、郑家塔村三个自然村统一合并成王家葑行政村,祁志良也成为王家葑行政村的村支书。这个时候,三个村的村级经济年收入只有35万元,而且还借有大量债务,村委会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面对这种窘境,年轻的祁志良聪明的脑瓜又开始发挥作用。

  考虑到村里有不少荒坡杂地,祁志良带领村两委,将这些闲置土地一一盘活。与此同时,祁志良还清理出了不少空余厂房,引进了规模企业,将厂房出租给企业创收。这种方式很快给村级经济注入了活力。在合并后的一年,王家葑村就还清了原来三个自然村欠下的债务,并解决了拖欠村干部工资的问题。

  2006年,越城区要将小舜江的自来水引入到南部乡镇,王家葑村正在这个区域范围内。用了多年地下水的村民此时要用上自来水,自然很高兴。但是,一个新问题产生了。按照水务集团的规定,村民要通自来水,每户要交纳2500元的安装费。按照王家葑900户人口计算,大约需要200多万元。这笔钱从哪里来?单纯依靠村级经济显然不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祁志良想了个办法:每户村民交1000元,另外的1500元由村委来筹集。怎么筹集?祁志良开始跟村里的企业商量开来。由于村里的企业大多租用的村里的厂房,需要缴纳租金。经过多方沟通,祁志良与这些企业达成协议,这些企业可以免交租用的厂房最后一年的租金,不过要将这笔钱借给村委会。这样,祁志良一下子向企业“化缘”化来了近百万元,自来水安装费刚好够用。

  除了厂房出租,祁志良还带领村民种葡萄,搞养殖,将村民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几经拼搏后,王家葑村一举脱贫,村级总资产达840万元,比合并初期增长86%,可支配收入130万元,比合并初期增长150%,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20178元,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正是因为思想活络,祁志良为王家葑的村容村貌整治筹集到了1200万元的资金,使得王家葑的村容村貌迅速改善。在很多邻村的村干部看来,王家葑在村级经济状况并不好的情况下大刀阔斧进行环境整治,是不可想象的。“祁志良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

  村治篇:民主治村,不愿做“恶人”的村干部不是好干部

WP_20150627_003.jpg

  一个村庄要治理好,不是件小事,除了村两委班子要团结,还要让广大村民心服口服。怎么才能做到这两点?祁志良的发明是“民主治村”。

  “村子乱不乱,首先看班子。”这是祁志良对班子成员和党员队伍常说的一句口头禅。他十分注重队伍建设,始终认为只有提高班子队伍建设,凝成工作合力,最难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事半功倍。

  2003年在行政村调整时,面对班子结构老化,村级负债重,成员过剩,经营开支大等问题,祁志良摸清班子思想动态,安排好他们的去留问题,对班子结构及时进行了调整。当时有好多热心朋友都劝他,三村刚合并,不要为此而影响今后的工作进展,使工作陷入被动。祁志良,“不愿做恶人的村干部,不是好干部,我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理解。”这样,祁志良把村内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吸收到村班子里,增强了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

  祁志良不光在两委班子里宁愿做“恶人”,面对自己的亲属,他“恶人”做得更坚决。

  王家葑环境整治过程中工程项目较多,祁志良的亲戚听说村里要进行立体墙面改造和河道砌墈,当天晚上就提着烟酒要求他放开口子,把工程承包给自己,当场他就斩钉截铁地回绝说,“我所做的一切必须对得起全村百姓。”一句话起得亲戚撒手就走。事后,他的亲戚对朋友说:“我还没碰到象他这种没有情面的人。”在整个环境整治项目中,祁志良严格按照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管理,所有工程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

  这还只是祁志良民主治村的一个缩影。

  祁志良善于通过制度来进行民主治村,在他的努力下、王家葑村先后建立健全了《两委会议事制度》、《两委会会议制度》、《两委会上班制度》、《村党支部、村委会汇报工作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民议事制度》和《村干部任期承诺制度》《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等15项规章制度,使两委会工作建立在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上。祁志良并将各项制度进行公开,由村民监督各项制度的落实。

  与此同时,每年7月和12月,王家葑村党支部、村委会还分别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汇报党务工作和村务、财务工作,并且对财务收支和年度分配方案、公益事业筹资酬劳情况、集体经济所得受益使用等进行公开。严格财务审批制度,严禁无审批报帐。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树立了党总支部在村内事务上的领导核心,也使村委会在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同时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促进了两委会关系的协调和村庄的发展, 村干部在村民中满意度明显增强。

  “跟这样的书记搭档,真的很愉快。”对于祁志良的民主治村,村主任冯忠根深有感触。他说,自己跟祁志良搭档了10多年,这个人从不偏私,从不搞一言堂,干部之间有商有量,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公平公开。因为一切事项都很民主,处理起来也就简单得多,村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也就和谐得多。

  民风篇:村级爱心日,从赌博成风到爱心满满

照片 326.jpg

  在祁志良看来,一个村变得干净、整洁、卫生、漂亮,还仅仅是第一步,如何让民风民俗变得文明健康,才是对一个村干部最大的考验。在这方面,祁志良用爱心作为一个突破口,悄悄地对王家葑的民风民俗进行了重建。

  在王家葑村,有一个很特殊的日子,那就是每年6月10日,这是全村的“爱心日”。说起他的来历,故事还有不少。

  祁志良带领大多数群众致富后,没有忘记那些弱势群体,特别是对待五保户、孤寡老人、特困户、低保户等更是百般关心,关怀倍至。在祁志良的推动下,2011年6月10日,王家葑村成立了越城区第一家党员关爱基金,从这一年祁,每年6月10日便成为全村爱心日。每到这一天,王家葑村的广大党员、有实体的企业家都会进行募捐。每个人的捐款数目,都会记录在册,最后在村中公示纪念。如今,这样公示牌在王家葑村委会树立了好几块。“今后,这样的公示牌还会越来越多。”祁志良说。

  由于群众捐款的踊跃性较高,目前,王家葑党员关爱基金,已经募集到95万元资金,累计照顾村困难村民42人次,金额17万元。对于考上重点中学、大学的学生,王家葑村还进行奖励。“考上绍兴一中的奖1000元,考上稽山中学的奖500元,考上重点大学的奖2000元。”村支部副书记张志龙说,虽然这笔奖励并不多,但却是对村民的有效激励,激励孩子们勤奋向上,为村争光。

  除了组织捐款对困难群众、优秀学生进行奖励,祁志良自己也在开展与困难家庭结对活动,定期到帮护对象走访,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逢年过节,祁志良都会带着慰问金去上门慰问,日积月累他已为困难村民献出爱心资金将近一万余元。对于这一点,村民王海堂一直看在眼里,他说,“祁书记经常是顾不上家里的事儿,为出了状况的村民们忙东忙西,村里有好几个尿毒病人,他成了他们家的常客。”

  好制度的建立、村容村貌的改变、基础设施的完善、爱心的感化,让王家葑彻底变了样。

  “以往的王家葑村,因为没有地方休闲,大家总是聚在一起赌博,村民之间经常为此发生纠纷,现在这种情况基本上绝迹了。”村民冯福良说,现在村里经常都有文体活动,节假日有文艺晚会,平常体育馆也是爆满,整个村的村民安居乐业,各项工作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可喜景象。

  (裴金红 文)

责任编辑:朱丽娜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