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荷湖的领航人

2016年09月14日 16:30:20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抓人文环境,促和谐生活

IMG_5255.JPG

  20世纪80年代后期,村级经济飞速发展,村民生活迅提高,但后畈湖面貌依旧。2004年,荷东大桥建成后,傅关田认为后畈湖的改造关系到荷湖村的形象,改造后畈湖已迫在眉睫,村两委成员思想统一后,立即着手改造。把小路改造成水泥路,路边种花木绿化;湖边砌坎,整齐划一;湖上新建三座拱形石桥。自东向西,依次为:荷花桥、藕节桥、荷叶桥。从此,客人一进荷湖村,眼见小桥流水,风景如画,心旷神怡。

   门前江弯弯曲曲,河边道路高低不平。1987年,傅关田决定改造门前江。首先改造大庙到迎福桥河段,请宋家溇陶老板砌河坎,因陋就简,就地取材,价廉物美。就这样,在既无国家补助,又无上级照顾的情况下,傅关田书记硬是靠群众的力量,完成了门前江改造的第一期工程。

  2009年5月,改造门前江第二期工程的战鼓擂响了!从小庙沿到大庙沿,河道两岸砌坎、绿化、建踏道、建长寿廊、河中种植荷花、工艺美化、建桥等等,傅关田书记带领村干部奋战在第一线,亲自指挥,亲自布局,在短短的几个月里,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门江的改造工程。

  物质富有的荷湖人,更期望精神文化的富有。傅关田首先拿起笔,翻开笔记本,一有空就带头写爱国爱党爱村的诗和顺口溜。几年下来,村里读过书识得字的村民都成了“土诗人”,一本厚厚的《荷湖人诗稿》印出来了。

  与此同时, 2011年,村两委积极向村民收购老式农耕器具及家庭生活用具,筹建我市唯一一个村级农耕文化博物馆,大力承扬农耕文化。同时,村两委又在2012年兴建文化礼堂,内设文化长廊、农家书屋等,为村民进行文娱活动提供了优越条件。

  当然,建设和维护文明环境,更需要村民整体文明素质的提升。为此,村两委积极开展“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的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制定了《荷湖村村民文明守则》、《荷湖村双争活动实施细则》以及各项卫生公约,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如今的荷湖,文化广场上,众人歌舞健身;文化礼堂内,老少习字作诗,已然一幅人文和谐之景。而伴随着全国文明村的创建成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走进荷湖,荷湖也正向着更具人文魅力的乡村迈进。

  (蒋鑫富 供稿)

责任编辑:朱丽娜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