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荷湖的领航人

2016年09月14日 16:30:20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傅关田——四十六载,他心在荷湖,情系荷湖,把这被成为“破大船”的老家带进入了“全国文明村”的行列。

  呕心沥血,勤政为民,造福乡里,功在千秋。

    ——摘自《荷湖人诗稿》

  傅关田,生于1946年,绍兴市斗门镇荷湖村人。1970年,傅关田部队归来后即被组织上选派为荷湖村党支部书记,先后担任村支书46年。  

  傅关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党员的价值使命,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事迹。至今已连续三届当选越城区人大代表、绍兴市党代表,2015年入选“省千名好支书”,荷湖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抓党建,强班子队伍

IMG_5281.JPG

  傅关田书记走马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抓党的建设。

  从新中国成立到1985年的36年里,荷湖村仅发展了16名中共党员,其中有7名是部队里入党的,有3名是外地入党的,实际上,在36年里,荷湖村仅发展了6名党员,平均每6年发展1名党员。

  傅关田书记上任后狠抓党建工作,重视吸收新鲜血液,对本人表现良好,有入党要求,符合入党条件的,经考察,有计划及时吸收他们入党。如今,荷湖村党总支共计中共党员76名,大大增强了党的战斗力。

  1999年,荷湖村成立党总支。傅关田书记出任总支书记。 

  荷湖村各项工作中,都有党员带头,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工作中发挥作用,民主评议合格党员达到100%。荷湖村党总支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中,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服务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直面矛盾问题,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打造坚强堡垒、树立先锋形象,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声音一个步调,党总支通过严格的组织生活和具体的行动实践来增强党员党性修养。“三会一课”,佩戴党徽,设岗定责,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好事从我做起”,志愿责任区等,党员在公共事务中充分发挥了表率作用。

  基层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荷湖村党总支围绕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结合本村实际,在2016年制定了荷湖村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0条、荷湖村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实现“立标杆、树旗帜、创先争优竞一流”。

  抓经济,享发展硕果

  30年前的荷湖,穷乡僻壤,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被附近村庄笑称为“荷湖破大船”。

  面对残酷的现实,傅关田大胆跻身市场,千方百计筹办企业。村里没有资金,负债累累。他借鸡生蛋,外出设法筹措资金。走遍东西南北,借助外界力量,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引进设备,筹建石料厂。他废寝忘食,没日没夜地在基建工地上。1985年8月,荷湖石料场建成投产。村民感叹:“天还是那片天,地还是那片地,人还是那些人,傅书记上任才4个月,石料场就办起来了!”石料场建成投产后,荷湖村有了集体经济,村民们在傅关田书记带领下,更加信心百倍。

  1988年10月,荷湖村与绍兴县公路养护所联营,成立绍兴县公荷联营建筑材料厂,这是又一着借鸡生蛋的妙棋。绍兴县公路养护所投资48000元,傅关田书记精打细算。村民说“傅书记是个好当家,他是好省就省,在傅书记手里,人民币可抵美元用。”绍兴县公荷联营建筑材料厂的建厂房仅用2万多元,他把多余的钱用于购买建材厂的生财——轧石机、炮钎、鎯头、手拉车、抬扛、抬索、铁畚斗、小铁耙。还掘河江,建码头,以便运石。

  针对荷湖村企业发展档次不高、特色不显、产品单一等结构性矛盾,1989年以后,傅关田坚持“支部领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原则下,确定了“借梯上楼”的开发思路,推动荷湖村企业上档次升级。

  1989年10月,荷湖村与国营绍兴啤酒厂联营创办绍兴啤酒厂荷湖分厂。1994年4月,“树大分杈”,绍兴啤酒厂荷湖分厂与绍兴啤酒厂分离,改名为绍兴县荷湖酿酒厂。

  到90年代中期,村里的酒厂、茶厂等企业都要“转制”,按照当时规定,村支书有机会把部分企业转到自己名下,但在重大利益面前,傅关田没有签字。他说:“企业可以转制,但精神不能转制。”

  最后,荷湖村选择了动产拍卖、不动产租赁的企业发展之路。

  在此后30年间,荷湖又在2.3平方公里土地上,陆续建起砖瓦厂、建材厂、酿酒厂、纺织厂等14家企业,傅关田又将这14家企业,统一以“绍兴市荷湖实业公司”的名义注册。

  2002年下半年,以傅关田为代表的村委决策层千方百计筹到资金450万元,历时十个月,在村东建了一座以钢筋混凝土为材质、跨度150.3米的拱桥,于2003年8月顺利竣工并实现通车。“没有荷东大桥,就没有今天的傅氏绣花厂!”村民傅爱仙这样说道,正是由于荷东大桥的建成,使荷湖接轨了绍兴及袍江地区,许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落户荷湖,从而使荷湖经济有了质的飞越,形成了经济虹吸效益,极大地提高了经济运行活力,集体资产不断壮大,经济增长幅度明显上升。

  傅关田抓经济,村强民富。现在的荷湖村共有564户人家,1958人,人均年收入15000多元。现有687亩农田,村级经济来源主要靠不动产租赁,每年有560多万的保障收入。而这些钱用在哪里?傅关田心里的账算得很清楚:一是村级基本建设,二是改善群众生活和提高村民福利保障。2006年,村里投入300多万元,建起门前江公园,投入480万建起占地25亩的荷湖公园,以及健身房、图书馆、乡土文化博物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07年,村委给每户人家发了一本“福利一卡通”,每年村里都会给大家补贴水、电、煤气费,年底还会像企业一样送年货福利,村民生日到了,还可以到村委大楼领一个蛋糕,家里有人住院,可以领到一笔600元的慰问费等,将发展的硕果惠及全村百姓。

责任编辑:朱丽娜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