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深耕”丰满人生
用“深耕”丰满人生
2016年09月14日 16:10:05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世纪新联,“硬骨头”变成“香饽饽”
2009年,濮院镇启动“两新”工程建设,正当各村还在盘算时,朱永良大胆接下这个试点工程。
如今的世纪新联,错落有致的排屋、绿树成荫的道路、整洁开阔的广场,城市里才有的高品位排屋小区出现在了普通农村,而住户正是普普通通的农民!
但就是这样一个现在人人向往的小区,在建设初期遇到了诸多阻隔与困难。
进行新村建设必然要进行征地拆迁,工程浩大,涉及到农户的切身利益,若是进行不当,必然会引发村委会与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这也是许多村都不愿接下这个任务的原因。但朱永良却敢于迎难而上,接下这个试点工程,啃下了这根“硬骨头”。他说:“我当时想,虽说建小区有难度,但其实农民谁不想住新房呢?只是每户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同,对于旧房和土地的赔偿要求也不一罢了。村里八九成的农户家里的房子都挺旧了,只要我们积极向市里争取资金支持,在补偿政策上制定合理的价格,对新房制定合理的价位,同时对小区进行精心合理的规划设计,不怕没有村民来报名!”
抱着一份热情,怀着一股韧劲,朱永良带领村干部付出了无数辛勤的汗水。
如今世纪新联小区一期、二期户主大部分入住,三期即将竣工,四期已开始规划。世纪新联小区总规划面积400多亩,可集聚农户600多户,目前已聚集农户300多户,村民们终于住进了自己的梦想家园,这是朱永良最想看到的。
有能力进小区建新房的村民住上了洋房,村里的弱势群体怎么办?吴介门组村民吴松根是个低保户,身患残疾,单身一人没有成家,因为房屋简陋破旧,村里把他家列为危房,每年遇有强台风时都要把他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考虑到吴松根经济条件差,自己无力单独建新房子,在朱永良的提议下,村里给吴松根新建了三间平房,资金全部由村里负担!
每当看到村民搬进新家,圆了建房梦,朱永良由衷欢喜,他说,村民的幸福就是对他作为村书记最大的认可。
提升环境设施,古朴村庄焕新颜
村里的“钱袋子”富了,村民的新房子建成了,接下来,朱永良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提升整个村庄的整体环境上。
还在六七年前,新联村几乎都是泥路、石子路,雨天一裤泥,晴天一身灰,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要致富,先修路,如何改变这个面貌?
朱永良和村班子通过集体商量,决定通过多方筹措资金,以市、村两级共同承担建设的方式,对村级道路进行了全面改扩建,浇筑、硬化维修道路约10公里,改善村民出行难问题,全面实现通路到组到户。此外,还在全村主要道路两边安装了路灯,让村民出行越来越方便安全。
中新路是新生集镇的南北向主干道,许多村民每天早上都要通过这条路去上班、上学、就医、买菜,道路两边有商铺、幼儿园、卫生院,忙碌景象可想而知。由于路幅较窄,交通流量较大,在高峰时段经常发生拥堵情况,交通摩擦也时有发生。
朱永良又积极向相关部门争取了中新路的改扩建项目。在他的奔走和带领下,2011年底,中新路正式改造完毕,原本拥堵的道路变得开阔而整洁。
不仅如此,村里还积极实施河道治理与绿化种植,对妙智港、永兴港、凤南、凤北等近1.5万米的河道进行了治理,对小区、道路、河边、田野防护林进行绿化新种和补种,实现了村庄绿色化、农田林网化的良好生活环境。同时,在世纪新联小区新村点建造2只集中污水处理池,聘请专业保洁员每天及时打扫清理,保持健康的卫生环境。
物质生活好了,精神文化生活怎么丰富?2013年以来,村里先后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建造了两个村文化礼堂,他想通过建设文化礼堂打造一个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长效型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让其不仅成为村民结婚嫁娶设宴的办事场所,也是村里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一朵彩云盛开在蓝天,一朵鲜花盛开在田野,一颗明珠闪耀在乡间……”文化礼堂里,一群孩子正手拿歌谱,齐声歌唱,他们不仅唱出了新联的美丽,更唱出了自己对新联的热爱。作为全市首个拥有村歌的村,新联村的农村新社区建设实践着另一种别样的美。
为群众办实事,让百姓说党好
新联村的成绩,离不开朱永良的一番心血,作为一班之长,朱永良在干好事业的同时一心一意带好队伍。他始终坚持村两委班子以“经济强、发展强、队伍强、管理强”为工作的出发点,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通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新村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办好民生实事等,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凡新农村建设发展中涉及农业、卫生、计划生育等事关村民利益的事项,均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实行集体民主决策,实行“阳光村务”。同时,不断加强村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三小组长队伍建设。经过实践,建立了村“两委”班子成员为龙头,党员队伍为主体,入党积极分子、民情联络员、志愿服务队、住地民警、农技人员、法律工作者等为补充的服务团队,主动开展“零距离”服务。2015年以来,服务队共组织开展各类党员志愿服务30余次,走访群众300多户,慰问贫困户6户,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2件。
在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环境卫生、文体活动、社会治安等方面,新联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一些原本由村民支付的费用,如农村合作医疗费用、垃圾清理费、农田抽水费等,村里都给予补贴或由村里全额支付。从2015年开始农村户籍年满60周岁以上老人每年发500元福利补助,年满70周岁以上老人发1000元福利补助。
因为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村里,自己的企业一度受到严重影响。朱永良想得却很朴实:“我是土生土长的新联人,在我眼里,村民的所思所想、所忧所乐早已和我自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村民其实都是很勤劳朴实、通情达理的,作为村干部,我所能做的不过是为村里经济发展找好路子,然后好好地为村民服务,让大家一起分享我们村里发展带来的成果。”
(桐乡市委组织部供稿)
相关阅读
- 2020-04-28铁肩担道义 正气留人间
- 2020-04-15“明星村”的荣光如何找回? 鄞州上李家...
- 2020-04-09青山绿地寄思念 永嘉这项改革引来全国多...
- 2020-03-21海宁“土”广播“李家播报”:把新思想...
- 2020-03-09盼你苏醒!浙报关注倒在防疫一线的秀洲...
- 2020-02-21乡村治理“联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