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杭州人的“娘家人”

2016年09月25日 14:41:48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最高兴的事——做新杭州人永远的“娘家人”

  刚回到家打开电脑,张敏华的QQ上居民陈言的头像在闪动:“亲爱的书记,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女儿的入学手续已经办好,等明年房子一交付,我就真正扎根下沙啦!”看着他的留言,张敏华心里乐开了花,为陈言夫妇俩主持婚礼的幸福场景历历在目。

  2008年初,东芝公司员工陈言来到社区办公室找到张敏华,说在社区组织的春节联欢会上相中了一个女孩,但他羞于表达,问能否帮忙牵线。张敏华一听,赶紧找出活动的照片,又来到女孩宿舍了解情况。

  通过社区的活动联谊平台和张敏华这位大媒人的热心撮合,很快就传来了陈言要结婚的喜讯。考虑到两位新人的家乡比较远,张敏华又为他们张罗了婚礼,像娘家人一样让新娘子风风光光出嫁。如今,甜蜜二人世界变成了温馨的三口之家,多年的打拼,陈言一家终于幸福地在这座城市安了家。

  邻里社区下辖3个小区,这里居住的大部分是下沙企业的一线操作工,年纪轻,流动性大。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张敏华说,一定要给这些“新杭州人”满满的归属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外来人口如何有效融入城市?邻里社区用其独创的“邻里模式”让外来务工者有了依靠,社区也真正成为了新杭州人的“娘家”。

  最难忘的事——连续10年陪2000多名兄弟姐妹过除夕

  翻开手机微信,有居民发信息给张敏华,希望把除夕夜看春晚的照片和视频拷贝给他,说回老家时,一定要给父老乡亲看看邻里社区几百人一起看春晚过除夕的难忘场景。

  连续10年除夕夜,张敏华都在邻里社区里度过。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张敏华说,不是不想与家人团聚,但看着每年留守社区的2000多名兄弟姐妹,从茶话会到卡拉OK,从年夜饭到春晚,社区大家庭的操劳忙碌,她把不能和家人团圆的愧疚放在心底,而居民们一声声的“谢谢”和“辛苦了”就是她最好的新年礼物!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张敏华总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体系,为居民营造家的氛围,正在布置的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张敏华不仅将它定位为社区老人“托老所”,并且打造成外来务工人员家属来杭探望时的“家”。“一些年轻员工的家人来杭州看望子女的时候,要让他们知道子女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她说。

  诸如这样的点子,邻里社区还有很多。春节时有“社区春晚”、暑假有“小候鸟”暑期班,七夕时有“联谊会”,重阳节时有“关爱杭城老漂百家宴”。早把社区当成家的张敏华说,“我们尽力做到‘不关门’社区,给新杭州人一个家。”

  在社区工作,会碰到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对于帮扶,张敏华还有自己的思考——

  小区里有位吴大哥,是高位截肢的残疾人。去年他的爱人被诊断出癌症中晚期,花了很多钱,该想的办法也都想了。无助的吴大哥打电话到社区办公室时,情绪非常激动,“这个世界为什么对我不公平!”一个大男人在电话里就哭开了。

  张敏华每次都亲切地鼓励吴大哥。通过几次定期的帮扶,社区还把他发展为楼道长,让他有更多交流的机会。“其实他们更多的是想有倾诉的对象,我们要给的除了钱,还有人文关怀。我们不能让他感觉是被救助的,要让他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也是一种尊重。”她说。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