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大事小事都操心的“小巷总理”

2016年09月20日 10:51:13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朱雅仙——她从一名普通社区工作者,成长为“小巷总理”。十几年如一日,她起早贪黑,尽心尽责,为社区每一点变化努力着。她坚持传承创新,把社区打造成了居民称心、领导放心、全国闻名的一流社区。

杭州下城区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党委书记 朱雅仙.jpg 

  她有一大堆的荣誉,但她从来只字不提,只有居民对她的信任,才是她工作的不懈动力。16年来,社区哪里有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

  朱雅仙从一名社区工作者开始,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居民们都说,她是操持社区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是大事小事都操心的“小巷总理”。

  用社区服务让大家感受爱意

4.jpg

  问朱雅仙社区工作干得那么起劲,到底为了什么?她不假思索地说了一个字:爱。

  “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服务让大家感受到爱意。”这是朱雅仙的初衷。

  灯芯巷社区是全国社区服务的发源地,为了传承和发扬光荣传统,朱雅仙以“和谐”为理念,以“家园”为共识,带领大家内挖潜力,外联共建,因地制宜,创新管理,使社区从“小规模生活服务”发展为“生活+精神的组合服务”,通过推出“六个率先服务”使居民得到了实惠。

  这些年,在她的带领下,灯芯巷社区干了不少实事:率先在全国办起了“音乐艺术服务中心”和“交警驻社区管理服务站”:率先在全区创设了“12345助老服务模式”和“鲍大妈聊天室”等。

  2014年,在街道的支持下,依托社会组织发源早的优势,组建了灯芯巷社会组织实践街区,成功引入30余家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居家养老、公益慈善、文体健身、医药卫生等8大类别的第三方服务。

  同时,自主培育了名为“乐龄手工艺社”的社会组织,凝聚了一批爱好手工制作、乐于爱心奉献的居民,团队从起初的5人发展到了现在的33人,成长迅速,吸引了一大批人报名。

  在朱雅仙重视下,起步很早的社会组织——“鲍大妈聊天室”,2014年又在临安武山村开办了分部,定期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举办养生座谈,照顾瘫痪病人,得到了地方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评价。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qd04.JPG

  朱雅仙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今年6月,在G20峰会进入百日倒计时之际,天水街道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出“服务保障G20 美丽天水先锋行”专项行动。

  在为了百姓平安的信息排查中,因为要进楼入户,社区工作者都会遇到不少钉子,多次“蹲守”也见不到人、进不了门的情况时常发生。

  社区工作者“白加黑”、“5+2”成了常态。在朱雅仙的带领下,社区党员干部凝成一股绳,“跑断腿”、“磨破嘴”也不喊累,硬是啃下了一个个难啃的骨头。不仅1600多户居民信息一口气全部排查完毕,成为天水街道第一个完成任务的社区,拼出了“灯芯速度”,而且社区提前组织了专门的业务培训,确保了信息排查不漏项、不返工。对每一户家庭,要求“电话通一通、进屋看一看、本人见一见”,排查工作做得细致又扎实。

  灯芯巷社区以善啃骨头闻名,这一切得益于朱雅仙认真抓管理、提效能,带领团队牢固树立“分工不分家,进了社区门的事,就是社区的事”的工作理念,打造了和谐高效的工作团队。

  为细化社工规范管理,她带领大家建章立制,推出了社工分片联系、强化首问责任和“1+N”岗位任职等创新举措。

  为鞭策团队达到“提人知户、提户知情”的目标,朱雅仙经常亲自带领社工入楼道、进家庭,及时掌握和了解群众需求。

  近年来,辖区内龙兴广场和地铁2号线凤起路站先后开建,因征迁工作带来了各种难题。

  朱雅仙带着社工“早介入、早宣传、早摸底”,面对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是“细听取、细了解、细做工作”,并主动联系各方人士、部门,积极妥善做好征迁工作。

  前年春节前夕,97岁的王树樟老人特地带着女儿、孙子从打铁关赶到灯芯巷社区,提前为社工带来了羊年的祝福。老人家此举就是为了感谢社区在征迁工作中对他的帮助,解决了他家的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