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分兵华东野战军减员高达5万

2017年08月18日 09:51:4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夏明星 肖 鹏 许大强

  命令刚刚发出,天气突然由晴天转为暴雨,顿时山洪暴发,河水泛滥,临朐城外一片汪洋,平地水深过膝,部队行动受阻,弹药受潮失效。国民党军凭借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伺机反扑。天时地利都对华野不利。经过两天两夜恶战,华野参战部队多次攻城未能奏效。已攻入城内的七个连,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因为后续部队未能突入,众寡悬殊,伤亡过半。这时,南线北援国民党军已经前进到临朐以南的三岔店地区,并且突破了华野阻援阵地。再打下去,对华野不利。陈、粟、谭决定,主动撤出战斗,转移到诸城、莒县山区休整。7月28日,陈、粟、谭率领华野指挥机关和参战部队向胶济路北和诸城地区转移。临朐成为又一个南麻。为此,有人批评粟裕:“一向作战周密谨慎的粟裕,在部队刚刚遭遇重大伤亡的情况下,决定再次发起攻坚战斗,这不仅具有相当大的冒险性,还显示出一种难以克制的急躁。”“南麻、临朐战役,杀伤国民党整编第十一师、第八军各一部,歼敌1.8万余人。但华野部队也伤亡2.1万余人。”
  与此同时,华野进入鲁西、鲁南的五个纵队打得也很艰苦。“部队在齐腰或齐膝的大水和泥泞中连续行军作战,80%的指战员烂脚,非战斗减员严重。第一、第四两个纵队各伤亡约5000人,非战斗减员各约5000人。第一纵队三个师,除第二师尚余两个团外,其余两个师均只有一个团。第三纵队第七、第九两师都缩编为两个团。第十纵队伤亡近2000人。”“在持续近两个月的战斗中,陈粟大军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总计高达五万人,是华东野战军组建以来前所未有的损失。”“‘七月分兵’以来,山东战场各部队连续作战失利,导致国民党军占领了胶济线,作为共产党军队重要的物资基地和数万名伤员安置地的胶东地区,也面临被占领的危险。”
  粟裕检讨:“除战略指导及其他原因我应负责外,而战役组织上当有不少缺点及错误,我应负全责。”
  陈、粟、谭直接指挥的四个纵队从南麻、临朐撤出后,各纵也向胶济路北及诸城一带转移。此后,鲁中解放区大部被国民党军侵占,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国民党军在还乡团的配合下,对鲁中区各地的人民武装力量进行疯狂“围剿”,同时大肆搜捕、屠杀中共地方党政干部和土改积极分子,大肆抢劫财物,造成了一时的白色恐怖。“部队实力大减,思想比较混乱,有些人对全国大反攻的形势发生怀疑,说:‘反攻反攻,丢掉山东。’”
  由于几仗没有打好,因此“七月分兵”成为华野战史上颇具争议的军事行动之一。有些人对“七月分兵”的决策发生怀疑,说:“七月分兵是否太仓促了?如果在内线再坚持两个月,避开七八月的雨季,经过充分准备再出击,是不是要好一些?”
  7月几仗没有打好,负责战役指挥的粟裕心情沉重。他分析几仗得失,认为“七月分兵”以后的作战行动,调动与扯散了敌人,打乱了敌人维持对山东“重点进攻”的部署,配合了刘邓大军在鲁西南的战略行动,这是战略上的胜利;但是,有几仗没有达到预定作战目的,打成了消耗仗,付出的代价较多,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8月初,华野指挥机关转移到益都地区,陈、粟、谭一起商议如何总结经验教训,向中共中央写报告。陈毅和谭震林提议,由粟裕起草南麻、临朐战役初步总结的电报稿。粟裕很快就完成了起草工作,从战略指导和战术指导两方面分析了两仗未能打好的原因,以及由此得出的教训。8月4日,粟裕把电报稿交给陈、谭审阅。陈、谭都不同意电报稿上的意见,认为在战略指导上没有问题,而是“军事部署上的错误与战术上的不讲究”。
  粟裕逝世以后,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这份电报的手稿。现节录部分如下:
  陈谭粟报中央并华东局:未支(8月4日)
  南麻临朐等役,均未打好,影响战局甚大。言念及此,五内如焚。经初步检讨,其主要原因分述如下:
  (甲)在战略指导上
  (一)对整个反攻前途固可乐观,但对当前战局亦过分乐观,而对蒋顽继续维持其重点进攻之判断错误……
  (二)七月分兵,失去重点。此间四个纵队,虽较榘唐、叶陶两兵团为多,但占整个华野不及九分之四(战力不如西兵团平均,二、七纵不充实)。西兵团虽有五个纵队,分为两路,亦非重点。因之,既无足够打援部队,即不能取得充分的攻坚时间,于是南麻、临朐、滕县诸役,均因此而被迫退出战斗。
  (三)东北及刘邓各军开始反攻,屡获伟大胜利,而华野各部自五月中旬迄今已近两月无战绩可言。因此,发生轻动,而急于求战,致有错失。

责任编辑:马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