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美国史学家对中国文化与政治的不同视角
2017年01月05日 17:59:59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严爽

WKaQdeELceVhMSNhUQQJhg%3D%3D%2F6597119244681581846.jpeg

  这个冬日,我读了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作品《全球通史》。作者是美国加州大学的教授,著作等身,享誉世界,其书的权威性自然不言而喻。而此书作为“全球史观”的代表作,率先摒弃了“西方中心论”,也使其对世界各国文明和历史的评价更为客观和公正。我的知识有限,仅就其中的中国史部分阐述我的感想。

  最初映入我脑海并打动我的,是作者对中华文明极高的赞誉。作者在书中毫不吝惜笔墨地称赞中华文明为最古老和最独特的文明,更从文字、制度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文明能够源远流长数千年直到今天的原因。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作者还把东亚的气候条件和人们的饮食习惯与西欧作了对比,从而为中国古代人口的有效繁衍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他也讲到了华夏文明近乎不可思议的同化能力,以及她在历史上长期保持的良好延续性。

  然而,与作者对中华文明的深入了解和高度赞扬相反的是,作者对中国政治史尤其是现当代史的叙述,总是持一种保留的态度,其措辞非常谨慎周全,完全没有记述中国古代文化史时那样的热情,甚至对某些细节的描绘到了一种令人不舒服的地步。以文章中作者对朝鲜战争的叙述为例:

  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交替更迭。冰雪和寒冷帮了中国人的大忙,1950年11月,他们因此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并把美军赶到了南方。

  ……到(1951年)6月时,战线大体上固定在三八线一带。到1951年年中时,很明显,整个战线都已处于僵持状态。

  看了上面这些话,我真的感到很茫然。记得我看过一篇文章叫做《一个苹果》,根据第十五军135团7连连长张计法的口述,在防炮洞内,八名已经几天没有喝到一口水的志愿军战士,互相推让一个苹果。从文章的侧面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条件的恶劣、战事的紧张。当时新中国才成立一年,军事装备十分落后,却要面对实力最强大的美国,其中战斗的艰苦可想而知。我们不妨就从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这场发生在所谓“僵持阶段”的战役中,发现一些什么:

  (美军)动用了……等部队共七万余人的庞大兵力,……,而在五圣山方向只留下了一个连秦基伟自己也承认算不上主力的四十五师,区区一万来人。

  整个上甘岭战役中,天上没有出现过一架我们的飞机;是役我们的坦克也没有参战的记录;我们的火炮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是敌方的四分之一。

  ——《被历史忽略的历史》杨文 裴小敏 主编

  美国似乎不明白,他们并不是败在中国的战略或者战术之下,而是败给了中华儿女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凝聚力,他们永远想象不出一个民族重新觉醒时所能迸发出的力量。他们只看到了冰天雪地,他们却忘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零下40℃的低温里,身上只穿着单衣潜伏一整夜;只要一息尚存,就绝不放弃自己的阵地。美国人只知道自己失败,却从没有反省过他们为什么会失败。当一个辉煌了两千年的民族破落后重新找回自信的时候,这种力量是可怕的。也只有这样一个民族的优秀儿女,才能这样的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而作者作为美国人,自然也受到了他生长环境以及人生经历的局限。就像作者把美国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地利和苏联的支援,自然也是不一定全面的。美国近日的一次民调显示,因自己身为美国人而“极其自豪”的美国公民只占54%,青少年比重更低。他们永远不会明白《我的祖国》蕴含的深情,也不会明白“一个苹果”所传递的厚谊,更不会明白中华儿女对祖国真挚的爱。此外,中国作为可以跟美国抗衡的大国,难免与美国发生利益冲突,作者虽然醉心中国文化,但是在文章中带有“爱美国”的情绪也是可以理解。

  在我们一穷二白的时候,他们都未曾打败过我们;而现在,我们也有了我们的国之重器。近几个月,美国舰队又开始出入南海,历史终将何去何从,恐怕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责任编辑:朱丽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