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睡眠综合征”困扰上班族
节后“睡眠综合征”困扰上班族
2017年02月11日 11:17:46 浏览量: 来源:新京报 作者:张秀兰 王卡拉
【对策】
改善睡眠从改善心理开始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陈彦方指出,上床后要切记,床是用来睡觉的,不要思考重要、紧急的问题,夫妻吵架也不要吵到床上去,有健康的心态,上床睡觉才会安稳。“要想改善睡眠,心境平和是关键,改善睡眠应该从改善我们的心理开始。
孙洪强认为,学会放松是应对睡眠问题的一个可行之策。职场人群的工作节奏大都比较紧张,孙洪强建议,要学会拒绝一些可做可不做的工作。另外,短暂的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都是工作压力增加下的正常反应。“如果出现持续3—5天彻夜不眠,就应该就医。”
睡前远离电子设备
现在很多人喜欢在上床入睡前玩手机、IPAD、电脑等,春节期间很多人更是玩得没有节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睡眠中心研究员马宁指出,现代电子设备会导致睡眠质量变差。手机、电脑等自发光性质的阅读器所放射出的蓝光能增强人的警觉性、兴奋性,上床入睡前使用这些阅读器会影响你的入睡时间,导致快速眼动睡眠减少,而快速眼动睡眠是恢复我们脑力的睡眠过程,这个睡眠减少的话,转天早起就会觉得仍然很疲劳。
春节假期结束后,晚上10点半以后就别再玩手机了。“这些都是睡眠垃圾,睡前应该做适合睡觉的事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马宁说。
午休建议打盹半小时
打盹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对于睡眠不足的一种补充,很多人都有中午打盹的习惯,但上海第一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精神内科主任医师赵忠新指出,午睡时间建议半小时左右,如果超过40分钟,会产生睡眠惰性,影响你的觉醒能力、注意力等。白天打盹过长,也会影响晚上连续睡眠的能力。
如果晚睡最好保证睡眠时长
即便回归正常的上班节奏,一些人仍然会“任性”地晚睡。宿长军表示,从理论上来说,如果这种晚睡不可避免,建议第二天可以适当晚起一会儿或睡会儿懒觉,“这样最起码能够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宿长军同时建议,在假期将结束时,应当尽量将睡眠调整到与平时差不多的状态,以尽快适应节后的工作状态。
合适的寝具能改善睡眠
有一些人睡眠质量不佳可能与寝具的选择有关。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斌建议,枕头高度不能过高,成年人枕头合适的高度,如果是仰卧,压实后应该在10—15厘米左右,侧卧时高度约等于肩膀的高度。
枕芯的选择上,太空棉、荞麦壳、决明子等都值得推荐,最重要的是弹性良好、高度适中,不要过硬过平即可。枕头一般1—3个月清洗一次为好,平均1—3年要更换。
【链接】
睡眠监测产品靠谱吗?
可参考!别迷信!
时下,智能睡眠产品层出不穷,如具有睡眠监测功的智能手环、非穿戴式床上睡眠监测产品等。这些设备宣称可以监测睡眠质量,提供个性化睡眠建议,改善睡眠质量。确实也有不少人想通过这些智能产品看看自己到底睡得怎么样。但是,这些产品的监测数据究竟是给你带来帮助,还是带来更多的焦虑?
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韩芳坦言,市售智能产品的监测数据可以用作参考,但不具权威性,不可过度迷信,有睡眠问题建议先就医。“很多这类产品监测的数据是不可靠的,不能随意相信厂家的自我宣传,别让产品奴役了自己。”韩芳强调。
睡眠监测产品分为保健级和医疗级,就保健级产品而言,很多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而医院有更准确的医疗仪器来监测。据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孙洪强介绍,临床中所用的睡眠监测仪为医用设备,与我们平时常见的睡眠监测设备不同,是通过脉搏、体温、动作频率、血氧浓度等指标综合判断,通过专业仪器获得可靠指征,并通过特定软件进行分析。但这种仪器仅用于筛查,如果要进一步判断患者的睡眠情况,还可进行标准的睡眠监测,通过对脑电、心电、呼吸、鼾声、血氧、腿动及眼动等指标的监测综合判断患者的睡眠状况。
与睡眠障碍相关的有100多种疾病,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作性睡病、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等。因此如果睡眠问题严重,最好还是请医生进行专业评估。
相关阅读
- 2017-02-10缺乏睡眠会影响记忆能力
- 2017-02-10“年年春信浪成花”“自在飞花轻似梦”....
- 2017-02-09朋友聚会、玩手机、大吃大喝 过完年很多...
- 2017-02-09新春赶订单
- 2017-02-06防癌铁律,你能守住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