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节后“睡眠综合征”困扰上班族

2017年02月11日 11:17:46 浏览量: 来源:新京报 作者:张秀兰 王卡拉

  节后上班好几天了,除了还未调节好的心态,睡不醒、睡不够可能是职场人士面临的主要问题。春节假期,走亲访友,通宵聚会,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节后睡眠质量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回到工作岗位后,紧张而又规律的模式开启,如何通过高质量的睡眠,让精力体力迅速恢复正常似乎成了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节后上班好几天了,除了还未调节好的心态,睡不醒、睡不够可能是职场人士面临的主要问题。春节假期,走亲访友,通宵聚会,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节后睡眠质量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回到工作岗位后,紧张而又规律的模式开启,如何通过高质量的睡眠,让精力体力迅速恢复正常似乎成了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误区】

  节后集中补觉?

  睡眠是“补”不回来的

  对于难得的长假,很多人选择“疯狂”,与亲友相聚,打牌、唱歌等来者不拒,在节后的上班前,选择集中“补觉”,希望以此来保证上班后的精力,其实,这些都是睡眠误区。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学组学术秘书、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科副主任、睡眠中心负责人宿长军表示,“补觉”的观点并不科学,严格来说,睡眠是无法“补”回来的。晚睡,甚至熬夜,是对正常睡眠的一种“剥夺”,这些行为本身影响了人体的生物钟,对人体的损害已经形成,这样的“不规律”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等,并影响大脑应激激素水平。这些已经形成的伤害不可能通过“补”觉得到改善。人们通过“补”觉,只能补充部分睡眠时间,但晚睡及熬夜对人体的伤害无法“弥补”。 

  热水泡脚助眠?

  当心形成不良条件反射

  睡觉前喝杯热牛奶或用热水泡脚、听一些放松的音乐也是人们助眠的方法,似乎这更容易营造出睡觉的氛围。

  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孙洪强看来,这反而是焦虑的表现。“人们有时是因为担心睡不着,才通过喝牛奶、泡脚等方法来刺激自己。这些方法可能在短时间内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此以往,人们容易形成条件反射。”

  孙洪强表示,正是由于意识到自己可能睡不着,希望用这些方法助眠,反而将二者联系起来,以后每次喝牛奶、泡脚都容易想到自己可能睡不着。

  酒后更易入睡?

  质量不高,多是浅睡眠

  有人认为酒后尤其是醉酒后更容易入睡。宿长军表示,饮酒的确有助于入睡,因为酒精作用于人体大脑的原理与安定类药物相似,能够帮助人们较快入睡。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饮酒后虽然入睡较快,但睡眠质量通常不好,还可能在睡眠中出现心慌、低血糖、头疼等饮酒后症状。

  孙洪强表示,饮酒后的“倒头就睡”更多处于浅睡眠状态,并非深睡眠。最重要的是,对于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来说,饮酒容易加重打鼾,从而加重大脑缺氧,即便睡眠时间充足,第二天仍感觉昏昏沉沉、疲劳,适得其反。

  催眠药物上瘾?

  偶尔服用并没有大碍

  入睡困难是很多人节后面临的难题,在个别极端的情况下,有些人开始借助催眠类药物。不过,很多人担心,服用这类药物是不是会有药物依赖,会不会上瘾?

  孙洪强解释,一般来说,医生在开具这类药物时都会就用药时间、用药频率等告知患者,偶尔服用催眠类药物助眠并无大碍。

  “治疗失眠的药物种类众多,建议人们进行正规治疗,不可盲目自行购买药物。”孙洪强表示。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