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学外语、盼一夜暴富……为啥总嫌自己不够“快”
3岁学外语、盼一夜暴富……为啥总嫌自己不够“快”
2016年12月17日 11:31:33 浏览量: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杜海涛
总觉得自己不够“快”,与转型期带来的阵痛密切相关。未来前景的不确定性,让很多人“心里长草”,在工作和生活中事事要抢、处处求快
最近,山东济南某IT公司软件工程师赵宇跳槽到该市另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大学毕业不到5年,他已经换了3份工作。
“房价涨,收入低,晋级慢,在一个单位一段时间,感觉不够快,就想通过不断跳槽寻找新机会。”赵宇说。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很多人总觉得自己不够“快”,与转型期带来的阵痛密切相关。新世纪以来社会变革加快,利益结构调整,人们的经济地位被重新洗牌,对未来前景的不确定,使很多人“心里长草”,在工作和生活中事事要抢、处处求快。
资源紧。城市化进程的不平衡性导致大城市人口拥挤,选择“好”职业的难度加大。以往,只要是名牌大学毕业,就不愁找不到称心的工作;现在,即便是名校硕士、博士,找到的工作也不一定合意。单就大学生热衷考证而言,实际上反映了内心深处的危机感:“既拥有反映自己学习经历的学历文凭,又拥有一本本体现了胜任相关职业的资格证书,才能在职场上进退自如。”王平说。
诱惑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看到别人的“高”和“好”,然后给自己动力,激励自己前行,这是一种正常心态。但如果永不知足,一味追求“最高”“最好”,就会变得很急、很累。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每天遇到海量信息,面对各种诱惑,很多人担心顾此失彼,害怕被时代拉下、被别人超越,每时每刻不停地刷微信、刷微博,“狂刷”主要源于不安和焦躁,希望在点赞、评论的过程中,与别人产生互动,让自己与社会贴得更近,增强内心的安全感。
立足难。大城市居不易,单是房价就已经透支了很多中青年大半辈子的财富,再加上“短腿”的社保和高昂的教育费、医疗费等,一个人不拼命工作还真不行。
今年9月6日,微博用户“互联网的那点事”晒出一张PPT照片,称“山东某知名IT公司要求员工申请自愿放弃年休假,实行6×12小时工作制:每天工作12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春节、国庆等长假期间也要随叫随到。”对这项如此苛刻的倡议,响应者却不少。
“别人往前跑,你就停不下来。”赵宇说,“对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年轻人而言,即便挤过高考独木桥,大学毕业后能前行多远,不仅是个人能力的问题,如果没有父辈的外部支援,自己又不使劲上位,很难在大城市站稳脚跟。”
美国发明家富兰克林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作为大工业时代的座右铭,影响了整个世界。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速度更快,变化更多,时间的价值更宝贵。快,成为面对生活压力的自然反应,很多人习惯了24小时开机,习惯了半夜被人从梦中叫醒谈工作。
“快”本身不是问题,但并不意味着人们的压力就该这么大,政府要创造更畅通更多元的发展通道。同时,个人也要积极调整心态,不透支健康去拼人生,不眼高手低去追幻想
去年冬天,深圳街头,一位准爸爸在小区旁边和怀孕的妻子散步时,突然倒地停止了呼吸,他是腾讯游戏部门的组长李俊明。知情者称,他的死与长期加班过劳相关。
今年6月,互联网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站的站台上突然晕倒,随后失去意识不幸离世。据同事讲,金波“工作比较拼,经常熬夜”。
加班!加班!快节奏生活给现代人带来了物质回报,也带来了精神的疲惫和健康的损害。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调查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人均劳动时间超过日本和韩国。一些白领虽然报酬较高,但白天夜里都要紧张工作,生活很不规律。
某互联网公司的一位员工说:“连夜加班,刚开始你也许无法适应,但时间久了你会觉得,如果周围人在加班,你早走了就显得特别‘点眼’。虽然没有强制加班规定,但公司里许多人都在‘抛妻弃子’、挑灯奋斗。因为你不加班,就比不过加班的人。”
有人估算,我国每年因过劳去世的人多达60万人。媒体人、科技工作者、互联网企业员工中死于过度疲劳的比例最高。
为了“快”而不停地加班,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同样,为了“快”而朝三暮四、不切实际,心理影响同样不容小觑:
比如,盲目跳槽的人,在辞职过程中的无奈、重新选择时的焦虑,以及应聘新企业来回的奔波,都会极大影响个人情绪。尤其是跨地区跳槽,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前景的不确定性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又如,热衷于当“网红”、早出名的人,往往只看见“网红”光鲜的一面,却看不见其背后的付出,以及当一名成功“网红”的几率之低。如果心向往之,而不能成功,挫折感就会油然而生。
夏学銮认为,“快”本身不是问题。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很多方面不能跟发达国家比,确实需要加快发展、早日富强,但并不意味着人们的压力就该这么大。政府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创造更畅通更多元的发展通道,减轻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同时,个人也要积极调整心态,特别是年轻人初涉职场,要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平衡点。不透支健康去拼人生,不眼高手低去追幻想,努力在这个无所不快的“快时代”,实现有滋有味的“慢生活”。
当然,“慢”不是懒惰懈怠、无所作为和不思进取。“慢生活”不等于故意拖延时间,而是增强干事创业的计划性、设置目标的稳定性,逐步清理掉不必要的杂念和空想,让生活节奏有规律、心理状态更健康。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2-16春运火车票开售 企业为员工抢票
- 2016-12-16别再这样教孩子了 真的很没教养
- 2016-12-15不费劲教出优秀孩子的绝招
- 2016-12-15孩子说谎的小心机你懂吗
- 2016-12-15决定孩子未来的十种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