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3岁学外语、盼一夜暴富……为啥总嫌自己不够“快”

2016年12月17日 11:31:33 浏览量: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杜海涛

  我们正处在一个“快”时代,吃快餐、乘快车、收快递、住快捷酒店,穿衣也流行“快时尚”。大多数人都想着早成功、早成名、早成有钱人。快,能够争取时间、提升效率、创造业绩;但是,一味求快,特别是不切实际、不顾一切地求快,容易心生浮躁、心火上升、心力超载。近些年,过劳死、抑郁症、急躁病等屡见不鲜,都与这种过于图快的价值追求有关。

  那么,我们的生活“快”到了什么程度?“快心态”“快状态”的深层次原因何在?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究竟产生着多大影响?在“快”与“慢”之间,怎样把握好平衡?

  快、快、快!整个社会被打上了“快”标签。在“求快”思维的支配下,一切都和速度挂钩:幼教要早,挣钱得快,刚毕业就想买房,晋升最好连级跳,“快文化”越来越吃香

  “我过了!”11月22日上午,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成绩出炉,还在武汉某高校法律系读研的王平如愿以偿,通过了考试,拿到法律职业资格证。

  研究生还没毕业,为什么现在就急着参加司法考试?王平说,有了证,马上就能在律师事务所实习,就业时能抢先一步。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占得先机,大学生纷纷成为“考证族”,这已不是新闻。大学本科期间,王平就考过了人力资源师、项目管理师、高级采购师、营销师、经济师、证券从业资格证等七八项资格考试。为了考证,他几乎用去了所有周末,校园里留下他脚步匆匆的身影。

  快、快、快!整个社会被打上了“快”标签。人们吃快餐、乘快车、收快递、住快捷酒店,穿衣也流行快时尚。在这种一味“求快”的思维支配下,一切都和速度直接挂钩:幼教要趁早,工作要拼命,爱情变速配,刚毕业就想买房,晋升最好连级跳,“快文化”越来越吃香……

  成才要快。自从做了妈妈,北京某出版社员工李菁将全部心思放在孩子的学习上:1岁开始学认字,3岁内开始学外语,还有钢琴、国象、绘画、游泳……尚未上学,孩子就被送上“成才”快车,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孩子读小学6年,李菁每个周末都陪着他上“学而思”奥数班,直到进入重点中学。调查显示,城市里3至6岁的孩子七成以上都参加过各种培训班,育儿支出已占中国家庭平均收入的23%,近六成的家长把孩子教育投资放在首位。一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众多父母围着孩子的“早教”奔忙。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仿佛被放到一条条流水线上,在不同程序中转换角色。即便孩子不情愿,也不得不接受。

  出名要早。网络时代,“网红”最热。自制视频、社交互动、平台直播……某互联网机构一项调查发现,作为跟随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95后”普遍愿意从事由互联网催生的各种新职业,而他们最向往的是主播、网红、声优、化妆师等。年轻人都想早出名、快出名。

  挣钱要容易。辞职炒房、举家炒股,还有炒黄金、炒期货,一夜暴富、一步到位的心态十分常见。“别人一场直播能赚几万元的打赏,我忙碌一月只有几千元的工资;别人毕业几年就买房、结婚,我是手里空空,怎么能不着急?”在南京某职业技术学校任职的于珊珊说。在全国各地,无数少女做着“千万年薪网红”的美梦。

  升职等不及。不少人上班没多久就盘算着提职加薪,职称职务一个都不肯少。“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经历、同样的机会,如果晋级的速度比别人慢了一点,就会心里不平衡。”深圳某事业单位职员李利强说,“身边有的人活干得不怎样,却整天琢磨晋级,最好职称职务连级跳、不断线。一旦愿望没满足,就怨天尤人,心浮气躁。”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郭勇认为,“快”成了当今国人的标志。为了实现眼前目标,很多人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想方设法追赶潮流,不顾一切求快求成。飞机当天往返,火车夕发朝至,一个个行色匆匆,争先恐后。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