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曾经万人争抢而今人才流失 银行为啥留不住人了?

2016年12月12日 14:53:55 浏览量: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观 欧阳洁

  张涛告诉记者,一些高管收入甚至比前些年少了30%—40%。在“离职潮”中,有的被券商、基金公司高薪挖走,有的去一些经营稍好、压力较小的股份制银行或城商行担任更高职位,也有的跳到互联网金融行业谋求新发展。

  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对会员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3—2015年,参与调查的3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流出各类人才约22.6万人,其中2013年6.98万人,2014年7.29万人,2015年8.38万人,人才流出呈加速态势。而薪酬待遇是导致银行员工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宏观经济下行,信用环境恶化,造成银行业不良率上升,业绩下滑,进而影响银行从业人员的腰包。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提供更高的薪资待遇及丰厚的股权期权激励,对银行从业者产生巨大的诱惑。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当前我国推进去产能、去杠杆等改革,银行作为融资中介,需求自然是下降的。如果说实体企业有升与降的周期性调整,金融业也是周期性很强的行业。目前来看,银行进一步扩张的空间在收缩,面对实体经济需求减弱、市场竞争加剧,银行的利差空间、盈利空间也在减少,某种程度上银行的规模、人员等都存在一定过剩,银行员工的主动或被动离职属于正常的调整。

  “虽然离职的人多了,但我们行每年仍招聘不少人,向我询问银行招聘信息的人还是挺多。虽然经营不像以前好,但现在银行这个饭碗对很多年轻人还是有吸引力的。”张涛说。

  考核指标多压力大

  “一人在银行,全家跟着忙”,刚毕业的大学生每年揽存任务动辄几千万元。除了完成拉存款的“大指标”,还有涉及理财销售额、移动端客户新增数、贵金属销量等20多个“小指标”

  由于所在银行给的“拉存款”任务没完成,某城商行支行客户经理赵旭刚今年签合同时只能签短期,不能签长期,月工资也被扣掉很多。“都说‘一人在银行,全家跟着忙’,一年3000万元的揽存任务,对我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怎么可能完成?即使有人完成了,第二年的任务只会更重。”赵旭刚说。

  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是银行的传统业务,以往对银行职员的考核也多来自这3个指标。但近年来,对银行职员的考核不再局限于上述3个指标。除了一些中间业务指标的考核,多家银行也积极布局互联网,由此派生出许多新的考核指标。

  “客户经理不仅要卖理财产品,还要卖黄金等贵金属,行里天天都会通报排名,不达标就扣钱。”曾供职于贵州某商业银行支行的周鸿,至今难忘客户经理的那份辛苦。

  周鸿告诉记者,对客户经理的考核不仅有主要涉及存款内容的“大指标”,还有20多个“小指标”。“小指标”中除了基金、保险、理财销售额,还有银行移动端客户新增户数、企业网银净增户数、日均1万以上个人客户净增户数等。此外会有一些加减分项,比如个人贷款违约额、个人贷款不良额及私人银行达标客户净增数等。

  “单纯的拉存款已经不够,还要完成大大小小20多项指标,压力山大。”周鸿说。

  “支行行长的活儿也不好干了。”朱莉是某大银行支行副行长,业绩压力弄得她连喘口气的工夫都没有,照顾家庭、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

  据朱莉介绍,该行对支行行长的考核分为收入、利润、资产质量、发展类指标等多个项目,不同项目得到的分数加权算出应得的绩效,但每项占比多少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银行不良率增高备受关注,银行自身也加大了对‘不良’的考核。而考核‘不良’不仅是简单看不良率,而是对不良率、不良贷款额、不良率的增减等都要核算。”朱莉说,作为管理者,企业文化建设、党建活动等也被纳入考核,与绩效挂钩。

  “收入、利润指标主要是对业务量的考核,有时候只能达到1个亿,但上级下达的任务却是2个亿,每天都发愁怎么能完成任务。”朱莉说。

  多位银行从业人员对记者吐槽:一方面,受存贷款息差缩小的影响,银行赚钱难度加大,但对银行人员的指标要求并没有降低多少;另一方面,实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有些企业发展遇到困难,拖欠贷款事件频发,使得银行不良贷款率增长较快,“催收”甚至成为一些银行信贷员的主业。

  “银行员工反映考核指标多、达不到标,是银行业‘产能过剩’的侧面反映。”曾刚认为,银行原本赚钱的渠道现在很难赚到钱了,市场“蛋糕”变小、利润越来越薄。在传统经营性收入不达标、无法满足增长需要的情况下,银行加大了对中间业务收入等考核,一些员工难以达到银行考核目标要求,只好另谋职业出路。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