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孝顺金”不如发“孝敬奖”
扣“孝顺金”不如发“孝敬奖”
2016年10月26日 15:39:02 浏览量: 来源:东方网 作者:张西流

从你的工资当中拿出一部分,由公司直接打给你的父母,作为“孝顺奖金”,你同意吗?最近,南京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就出了这样一项制度,引发了网络热议,大部分网友不同意,认为公司不能代替员工关心父母,更不能强制。(10月25日《现代快报》)
事实上,这算不上是“孝顺奖金”,只能称是从员工工资中扣出的“孝顺金”。必须承认,这家企业设立“孝顺金”,监督员工向父母尽孝,释放出了弘扬孝文化的善意,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问题是,给父母“孝顺金”,全凭员工自愿,企业采取扣工资的强制手段,存在越俎代庖之嫌,不仅有点不近人情,而且侵犯了员工自由支配工资的个人权利。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部分员工对企业、对尽孝产生抵触情绪,反而背离了“孝顺金”的初衷。
相比之下,湖北省咸宁市一家企业老板,拿出30万元“敬老红包”,每人年均800元,并按照进公司的年限,每年增长200元,让员工拿回家孝敬父母。又如,成都一家公司,在不克扣员工工资的情况下,给工作表现好的员工每月发1000元的“孝敬父母奖”,而且直接寄给获奖员工的父母。企业这种新颖的奖励方式,不仅给员工的父母带来了惊喜,更激发出了员工的精神动力和工作热情。因此,与其说这是一种奖励方式,不如说是一种企业感恩文化,而这种感恩文化,孕育出了罕见的“忠孝两全”——既让员工向父母尽了孝道,又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员工对“工人”这一角色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幸福感急剧滑坡。毋庸置疑,相比西方国家,中国企业员工的忠诚度明显偏低。尽管国家出台劳动法,对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员工忠诚度低,流失率高,仍然是企业必须面对、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事实上,员工忠诚度,与企业的创造力、凝聚力、向心力等有关,并且是与企业重视和关心员工的程度成正比的。
可见,企业强扣“孝顺金”,不如给员工发放“孝敬奖”,以此打造企业的感恩文化。企业的感恩文化,不单单是企业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和福利待遇有多高,更多的体现在企业对员工的尊重程度。可见,企业感恩文化,强调企业首先对员工感恩、施恩,然后促动员工对企业感恩,进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换言之,企业给员工发“孝敬奖”,就是视员工为“衣食父母”,对他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而员工与企业感恩互动,对企业更加忠诚,就是对企业最好的回报。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0-2554.1%受访者直言单位考核过程不透明
- 2016-10-25如何安然地老去
- 2016-10-22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 2016-10-22脱下企业形象的底裤
- 2016-10-22员工为什么离职 企业找找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