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大学生实习符合自身预期的占7.84%

2016年07月11日 14:34:00 浏览量: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

  但现在,正在攻读研究生的袁畅找实习的心态完全不同了。回过头看3年前的自己,他觉得自己当时专业知识学得不扎实、技术储备不够,能找到实习,还要归因于他面试的互联网初创公司人手紧张。也正是当时那份实习,让袁畅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发现我自己还太‘弱’,上课学过的很多东西没有掌握,都是等到实习才‘临时抱佛脚’,要用到什么,就临时查找资料。”袁畅认识到,比较深的专业知识很难通过工作和实习弥补,在实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激发了他继续深造的热情,他因此选择在本科毕业后读研。

  在互联网初创公司实习的经历,让袁畅印象很深的一点,是公司开发的产品少,需要的技术难度较低,实习一段时间后,就没有更多能学的新东西了。“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都在‘磨洋工’,感觉很无聊,实习的价值也就下降了。”袁畅说。

  今年暑假,袁畅开始了第三次实习。“现在投实习简历,方向就很明确了,基本只投我以后工作想做的方向。”第二份和第三份实习工作,他都选择了大型互联网公司。“虽然我对第一份实习不是特别满意,但当时的经历对我掌握工作方法、专业技巧都有帮助,更重要的是让我找到了自己的缺陷和喜欢的方向。”

  读新闻专业的陈妮与袁畅有同感。大二时的第一份实习,陈妮在一家网络媒体做实习编辑。“当时我们实习生都不写新闻,只是新闻的‘搬运工’,把其他媒体发的新闻转到我们的网站上。”陈妮没有在这份实习中体验到任何成就感,但这段经历让她决定,未来找工作时一定不会选择这样的网络编辑岗位。如今陈妮在一家报社实习,“终于可以亲身去采访、去写新闻稿了。看到自己写的文章印在报纸上,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工作成果,感到自己被认可、被肯定了。”

  在张鑫看来:“实习经历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最基本的职场素养和职业道德,使大学生尽可能地缩短毕业后正式投身职场的适应期。同时,还能够帮助他们较为理性地调整原有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

  “面对实习,大学生应调整心态、放低姿态,提前量身定制好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张鑫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除张鑫外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