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一个 “无所事事”的舒国治
想做一个 “无所事事”的舒国治
2016年12月29日 11:05:20 浏览量: 来源:深圳晚报 作者:李福莹
关于旅行与流浪,舒国治这样说:当你什么工作皆不想做,或人生每一桩事皆有极大的不情愿,在这时刻,你毋宁去流浪。去千山万水地熬时度日,耗空你的身心,粗粝你的知觉,直到你能自发地甘愿地回抵原先的枯燥岗位做你身前之事。即使你不出门流浪,在此种不情愿下,势必亦在不同工作中流浪。人一生中难道不需要离开自己日夕相处的家园、城市、亲友或国家而到遥远的异国度一段岁月吗?人总会待在一个地方待得几乎受不了吧。
读他最任性自在的“在路上”
《流浪集》是舒国治的另一部代表作,与《理想的下午》 俱为人生哲学与舒氏散文魅力之集中展现。在《流浪集》中,舒国治畅谈流浪的艺术与态度,追忆于美国公路上的荒游浪途,在走路、喝茶与睡觉等琐事中娓娓道来其任性自在的处世哲学和技巧。舒国治的文字文白相间,自成一格,笔下所述无论是关于旅行流浪或是走路喝茶睡觉,始终抱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自在态度,清风明月时在襟怀,对于这世界,不多取也不多予,在简静的文字中不动声色吐露悠闲与自在的人生意趣。
舒国治认为,所谓流浪的艺术,就是用尽你所能用尽的所有姿势,不假外力,也不为外物所困,流浪就是纯粹的流浪,享受旅途中的孤寂与满足,不受旅伴、行李、吃饭、读书甚至睡觉种种之羁绊与干扰。
舒国治似乎永远在路上,在城市的通衢小巷流连。浪迹美国7年,返台定居之后,他唯一一去再去的城市,就是京都。于是,后来便有了《门外汉的京都》一书。舒国治一次又一次地在京都的巷弄流连,却自嘲是京都的门外汉,不愿登堂入室,只在门外徘徊,看常人忽略的风物景。京都是舒国治除台湾之外,几乎停驻时间最久的城市。在《门外汉的京都》中,他记下雨天的京都,也一一描摹京都的黎明、水、氧气、旅馆,以及他认为京都最大的资产——山门与长墙,感叹京都就是一个大公园,而你并不急着找出口,甚至假想“倘若老来,在京都”。
他也试着回答为什么是京都:为了“作湖山一日主人,历唐宋百年过客”,为了竹篱茅舍,为了村家稻田,为小桥流水,也为大桥流水,为了山门长墙,为了氧气,甚至为了睡觉。但这些可以名状的东西,是否就是最后的答案,他自己也怀疑。
从书中回到现实,大多数人都做不了舒国治。那就读他的文字吧,读他说的竹篱茅舍,读他说的流水长墙,读他最任性自在的“在路上”。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2-22冬季最浪漫拍照氛围 盘点2016台湾人气圣...
- 2016-12-16从书馆出发 20岁的他走向文学巨擘
- 2016-12-13哲学始于一场旅行在旅行中蔓延和成长
- 2016-12-13右手抓住惊喜,左手握住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