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这些歌是我的词典” 《鲍勃·迪伦诗歌集》中文版即将出版

2016年12月13日 09:52:39 浏览量: 来源:中国搜索 作者:

  金斯堡与迪伦在一起

  1997年,鲍勃迪伦首次正式获得瑞典学院的提名。自此之后,鲍勃·迪伦每年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这样高密度的提名引起了各式各样的争议与瞩目。有人认为这只是在哗众取宠,有人则觉得迪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这样的争议更因为鲍勃·迪伦一次次打破文学结界之举而掀起了数次高潮。

  从1985年开始,迪伦就结集出版了他的诗歌集(The Lyrics:1962-1985)。再到2004年,一向抗拒向媒体与大众言说自己的迪伦,出版了第一部自传作品《编年史》(Chronicles:Volume One),该书被称作“一本彻底出乎意料的里程碑之作”,获评为《纽约时报》评为年度十佳图书,并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

  2008年,第92届普利策奖的颁奖礼上,他因其“歌词创作中特有的、非凡的诗歌力量对流行音乐和美国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而被授予特别荣誉奖。再到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鲍勃·迪伦的获奖彻底引发了公众和媒体的热议。

  诺贝尔文学奖给予迪伦的授奖词是,鲍勃·迪伦“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性表达”。这位伟大歌者已然深刻地改变了音乐的面貌,进而改变了文化的语调和时代的思维。或者应该这么说,鲍勃·迪伦既身在一个从荷马以降的游吟诗人古老传承之中,又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诗/歌文化体系,他既是一个经典序列中的集大成者,又成为了另一个经典序列的伟大引子。正如他说,“无论我到哪里,我都是一个六〇年代的游吟诗人,一个摇滚民谣的遗迹,一个从逝去时代过来的词语匠人”。

  然而,即使鲍勃·迪伦最坚定的支持者,都将被这样一个略显尴尬的问题所拷问:与过往那些著作等身的文学家相比,哪一部已出版作品堪称鲍勃·迪伦的获奖代表作?这一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迪伦是否有资格获得文学奖的荣誉,而在于,他的艺术创作是否能称之为一种文学,以及歌词这一文体是否有资格进入如此严肃的文学奖评选领域。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的5位核心小组成员之一的霍拉斯·恩格道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做出了更为详细的阐释:“鲍勃·迪伦有一个非常独特而权威的诗歌声音,它既是坚决的,又是嘲弄的,既是无我的,又是自我反思的。从主题上来看,他的文本既有敏锐的日常生活的观察,又有一闪而过的‘灵视’意象。他的词汇量庞大,有一种美妙的混杂性。他是押韵大师,这让他能够省去解释,即便在没有容易理解的逻辑时也能将歌曲统一起来,而且每一句歌词都试图超越前面一句。这让他的歌曲有一种强大的语言动力,这一点又被他独特的演唱发音所加强。结果是,他创造了今天我们所拥有的最伟大的一些诗歌。”

  这位至今为止已创作了五百多首歌曲、无数闪闪发光的唱片文案、一部自传和一部意识流小说的勤勉写作者,早已把“歌手”这个简单的身份抛得远远的。他写下无数引人入胜的故事又把它们唱成了歌,让它们在最广范围内传唱,在风中与电波中飘荡。而今天,在他获得了世界上最严肃的文学奖之后,我们尴尬地发现,在整个中文语境中,除了一部已出版的薄薄自传《编年史》之外,我们对这位新晋文学奖得主的作品几乎一无所得,而其藉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歌词作品,国内更是从无引进出版过。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