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新片背后的原著:有人表扬你这辈子最惨的一天
李安新片背后的原著:有人表扬你这辈子最惨的一天
2016年11月10日 08:43:51 浏览量: 来源:凤凰网 作者:
“过去两个星期,因为在战争中学到的东西,比利自以为高人一等,比别人聪明。啊,他错了,这些愚蠢无知的傻瓜才是掌管一切的人,他们的祖国梦才是左右大局的力量。他的现实不过是给他们的现实做牛做马,他们的不知道比他的知道更加强大。”
海报
可能不少人的朋友圈已经被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刷屏了。11月7日点映,不知是否已经有前去观影的真爱粉了呢?其清晰的影像、先进的技术,也成为了备受争议的话题:这是代表着李安对电影制作的自我突破,抑或有炫技之嫌、掩盖了故事本身的魅力?过分清晰的影像,是否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距离感”被消解,这引发了观看点映场观众的讨论,也使这部影片得以更早地为大众所关注。
这部新片背后的原著作品是本·芳登(Ben Fountain)的同名小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Billy Lynn'sLong Halftime Walk)。话说李安导演这次选的作品非同小可,这部创作于2012年的小说一经出版就获得了各方关注,被称为“伊拉克战争版的《第22条军规》”,还获得了2012年美国国家书评人奖,入选了BBC评选的本世纪必读的12本小说。这本小说目前刚刚译介至大陆,随着李安电影的上映,相信这部原著也会进入各位的阅读视野。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乍一看标题,便可知晓这是一本战争题材的小说。但不同于我们惯常熟知的反战题材,这部小说要传达的主题,恰是“生活并不比战争好多少”。
李安
小说从一群参加伊拉克战争的老兵讲起——在2005年的一次交火中,比利·林恩与战友们逃过一劫,大难不死,而正是这场交火被恰好拍摄了下来。于是他们被召回国,参加感恩节的庆典,同时政府会给他们授予荣誉勋章。而这之后,他们又被重新送回了伊拉克战争,是为“中场休息”。
故事是以19岁的大兵比利·林恩的视角叙述的,他与他所属的B班在一次战役中的英勇表现被新闻媒体捕捉,3分钟的影片让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国民英雄,被安排回国授勋,在9天里马不停蹄地奔赴各种地方接受邀请,而最后的高潮是要在美式橄榄球德州牛仔队主场比赛的中场时间,与流行乐女子天团“天命真女”(最有名的成员莫属碧昂斯)同台演出。同时,好莱坞制片方还承诺要将他们的战争事迹拍成电影,版权费每人十万元,真可谓是小人物变成大英雄的套路式传奇故事。
然而,3分钟的镜头里,所拍摄的就是战争的真相吗?未必。或许,也并没有人在乎。B班看似风光,被宣扬为大英雄,本质却不过是政府拿来宣传战争思想的工具;对于民众来说,他们也不过是光鲜亮丽的拍照对象,跟比赛吉祥物的地位不相上下。
那么,对于比利·林恩本人来说呢?其实从一开始,比利·林恩就并非因爱国热情而参军,而是为了逃避牢狱之灾而勉强答应了地方检察官,懵懂地参了军。回国后,高大上的庆典背后,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被人杀掠威胁的战争惨烈回忆,不断地重现在比利·林恩心头。庆典带给媒体、政府、商人的,是噱头、宣传与商机,但对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士兵来说,这无疑只是在一次次地提醒他:生活并不比战争好多少,甚至更为残酷。
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剧照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1-09《读李安》:多才多艺与无忧无惧
- 2016-11-09以青春之笔记录时代 杭州作家群引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