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沛人性与诗性智慧——读傅光明著《独自闲行》有感
丰沛人性与诗性智慧——读傅光明著《独自闲行》有感
2016年08月23日 10:00:00 浏览量: 来源:凤凰网 作者:梁颖
此外,作者非常喜欢贝多芬的音乐,喜欢贝多芬式的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也曾专程去维也纳拜谒贝多芬旧居,并在这本书中收录了三篇关于贝多芬的散文:《聆听贝多芬与素质教育》、《热爱生命,常念田园》和《那一条静静的贝多芬小路》。这也是全书最打动人的几篇美文。作者说,“我爱贝多芬的音乐,除了其音乐本身,最心仪的就是他的这样一种精神本质——‘不,我决不能忍受痛苦!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在我的心目中,贝多芬是一位天才的音乐之神,是一位面对命运的真英雄,我时常通过聆听贝多芬,与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并努力从他的音乐里获得一种精神和坚韧的生命意志力。”可以说,贝多芬和他的音乐、他的抗争精神早已内化为作者精神世界的重要背景。在此,请容我引用罗曼罗兰评价贝多芬的一段话:“贝多芬的音乐……唤醒和激发人类心灵中一切优美的情操……是使人类精神崇高圣洁的源泉。”其实,不止于贝多芬的音乐,《独自闲行》也能感染人,唤醒人和激发人,因为这是一本可贵的富有存在主义精神的书,它关心人的精神境遇而非金钱,名利,权位。也因为它的诗性智慧。在物欲沸腾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书,以让自己保持人格上的贵重和精神上的清洁。
作者在岁末感言中收录了三篇与阳光有关的散文:《在佛罗伦萨感受生命的阳光》、《“忘忧珠”里的阳光》和《安静是灵魂深处的一缕阳光》,可见阳光之于他的重要性。在全书最后,作者说,“无疑,这是一个浮躁、喧哗、骚动的尘世,我的余生,只想在‘独自闲行’里,‘三心’(安心、静心、潜心)‘二意’(执意、刻意)地完成新译莎翁这么一件值得付出整个身心的事。”因此,我们祝愿傅光明能够永远保有宁静的创作心态,每天沐浴着忘忧珠的阳光, “独自”穿行在文学中,诗意地迷失在灵魂归所的“落晖”之中,顺利完成新译莎翁,并愿他的散文能像阳光一样照亮越来越多读者的心灵。
内容简介
《独自闲行》是作者继获得首届冰心散文奖的散文集《书生本色》(中国文联出版社)之后的第三本散文结集。第二本散文集是《文坛如江湖》。这本结集是作者近来的散文新作。可分如下几辑:一是由对明清几大文学名著“水浒”“三国”“西游”“红楼”“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来抒写对文人小说与文人命运的感性解读,视野开阔,颇有新见。二是对鲁迅、老舍、季羡林、周汝昌等现代作家及学者的学术理解,亦常立一家之言。三是亦散亦杂的情感抒怀,尤其“岁末感言”系列,独有韵致。四则对由“百家讲坛”而引起的大众文化现象,提供了角度独特的见解。
作者简介
傅光明,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河南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后。著有《萧乾:未带地图,行旅人生》《书生本色》《文坛如江湖》《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老舍之死口述实录》《老舍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等,译有《两刃之剑:基督教与20世纪中国小说》(合)《古韵》《观察中国》《我的童话人生:安徒生自传》《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