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古代剩男剩女生活史

2017年02月15日 16:48:31 浏览量: 来源:凤凰网 作者:

  这位处士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为千古绝唱。南宋孤山修建皇家寺庙,独留下他的坟墓。

  据冯至先生考证,杜甫也是剩男,他在三十岁后才娶了老婆。剩男时期杜甫的肉体与灵魂都盛着大唐磅礴气韵与家族贵族底蕴,没有一丝汉人以孝、隐的形式博取名誉的功利色彩。

  举案齐眉,好大一块牌坊

  主流的儒家思想似乎不想放弃对剩男剩女的关心,于是在这个世界立了一个牌坊,挂了牌匾,上书“举案齐眉”四字。

  故事男主角姓梁,叫梁鸿,字伯鸾;女主角姓孟,叫孟光,字德曜。梁鸿的父亲是城门校尉,封为修远伯,早亡,太学毕业后在上林苑养猪(不要认为现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养猪就了不起,梁生早就干过),不小心着火烧毁邻家的财物,因家贫不能赔偿只好给邻看门。世人闻其贤德愿与之婚姻而不得。

  同县一位三十岁的老剩女,体肥而黑,力可举臼,非贤如梁鸿者不嫁。长得难看,眼光还很高,典型的自恋型人格。可没想到,两人真的结婚,梁鸿嫌孟女衣绮缟,敷粉墨,估计是觉得她长这么难看,越打扮越不舒服。于是猛女改变装束著布衣,隐于世,与鸿生举案齐眉。

  孟光应是史上明确记载的第一个剩女。但日后学她模样“非贤不嫁”的故事也有,就如“范进中举”的胡屠户,看那50多岁的老女婿中了举人便炫耀起来:“想著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原来,范进的媳妇也是三十多岁的老姑娘,屠户的女儿最终也只能嫁个贫穷潦倒的老童生。

  宫女四万,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后人在考察大清时期东北婚姻状况时写道,“男女十三四岁即结婚,至二十岁以上方结婚者,俱为贫人。”一语道破天机,贫穷造就出来的大龄青年才是史上剩男剩女的主流。

  女子因家贫而不能出嫁,白居易有诗:“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余。荆钗不直钱,衣上无真珠。几回人欲聘,临日又踟踌。”那时纺织女工是剩女的主力军,元稹《织妇词》告诉我们:“在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有点姿色的可以卖入宫中,汉元帝刘奭后宫多达三千人,《新唐书》记载“开元、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她们常出现在富有同情心文人的诗文中。杜牧《阿房宫赋》云:“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她们中成为武则天的只有一个,成为皇后者凤毛麟角。在明代,偶尔有那么一两位宫女因为皇帝的荒淫而播下龙种的传奇。如明隆庆帝临时起意和一位宫女李氏欢好,播下龙种万历帝朱翊钧;万历帝在慈宁宫解手时破了小宫女王氏的瓜,生了太子朱常洛;明宪宗十五岁登基后,迷恋孙太后宫中来自山东青州聊城的宫女万贞儿。

  更多宫女的命运如白居易《上阳白发人》所云:“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未年初选入,入时十六年六十。”

  长期幽禁在宫廷,不能过正常的家庭生活,怨旷无聊,宫女与宫女之间,或太监与宫女之间结为“夫妇”,搭伙共食。关于这个群体“对食”的阴暗一面,自汉代至明代,史籍及笔记记载不绝。

  有姿色不能进宫者或为“妓”。并非所有的妓都像唐时士人追逐的薛涛、红拂女、鱼玄机、公孙大娘、李娃、霍小玉、玉箫、杜秋娘、苏小小。宋徽宗宠幸的李师师,宋理宗钟情的唐安安,明代风骨嶒峻的柳如是,侠肝义胆的李香君,或留下诗文几卷、风情万种、美谈一段。但更多的是“老大嫁做商人妇”,空弹琵琶,或许月亮从西边出来,才能遇到白居易这样的知音。

  “打光棍”,做官府的爪牙

  汉代聘皇后的礼金是金二万(铜钱),虽厚,皇帝从来不缺老婆。蒙古人统治时期明确规定了聘财,“庶人上户一百贯,中户五十贯,下户二十贯。”对于普通老百姓,这笔礼金不轻。大宋时“里巷之民贫不能聘”,老实贫男孤独一生,幸运者还可“引伴为妻”(即同性恋)。

  部分通过自宫后入宫脱贫致富,这种剩男,殷商称为“寺人”。这个群体有多大?唐中宗时,太监总数增至3000名,被授七品以上者多达千人,玄宗时,宦官多而滥,仅四、五品者就在千人以上。明天启三年,征募太监缺额3000人,结果应征者多达2万人,“编制办”不得不扩编1500人,剩下的安置在京郊南苑的收容所。在《山堂别集》一书中记载,一个村就有900男子净身准备入宫。

  清光绪帝时太监多达9000人,因为财政匮乏不得不裁减编制,最后还留下了1900人,宣统帝时宫里还有500人。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