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媒体调查"乡村爱情":部分农民拿几十年积蓄结婚

2017年01月24日 17:49:17 浏览量: 来源:新华网 作者:

  资料图

  每年腊月,是不少农村地区结婚的“高峰期”。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农村婚嫁成本大幅上升,许多农村家庭拿出几十年积蓄甚至举债结婚,还有一些贫困户“不能丢面子,借钱随份子”,导致“因婚致贫”“随礼返贫”等现象在农村屡见不鲜。

  结婚几乎没有“不拉饥荒”的

  记者近日在鲁北农村采访时,正好碰上在给儿子办婚礼的老王,“所有费用算下来,儿子结婚花了二三十万元。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只好找亲戚朋友借了十来万元。”

  老王说,订婚时“万里挑一”,花费10001元;结婚彩礼“三家一起发”,花费31800元;还买了一部十五六万元的轿车,以及婚宴、金首饰、家电等花销七八万元。“儿媳妇还没有要城里的楼房,要不再有30万元也打不住。”

  陶元丰今年76岁,曾担任村干部40余年。他告诉记者,除了特别有钱的户,农村结婚几乎没有“不拉饥荒(不负债)”的,有些“饥荒”七八年也还不完,因婚致贫、因婚返贫现象在不少农村并不是极端个案而是较为普遍。

  山东一个地级市文明办调研发现,农村一场婚事办下来,买房买车送彩礼摆宴席,得花20万左右。按照当地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计算,相当于一个四口之家四五年的收入,很多家庭因此背上沉重债务,甚至因婚致贫。

  此外,还有一些农民给亲戚朋友结婚随礼也不堪重负。“我一年纯收入15000元左右,每年光红白事‘份子钱’就要花去1万余元,大部分是结婚随礼。”陶元丰说。

  其中,一些贫困户也不得不“随行就市”,甚至借钱随礼,使原本窘迫的家庭经济状况雪上加霜。鲁南部分农村贫困户告诉记者,虽然贫穷,但“脸面还是要的”,亲戚朋友结婚不能不去,至多是“别人拿一千,我拿一百”。即便这样,本就不多的收入一大半都交了“份子钱”,手头不宽裕了还要借钱随礼。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