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文学作品中的节日饮食

2017年02月05日 10:48:59 浏览量: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顾玮 吴央央

  肖丽华(吴央央 摄)

  汤圆是宁波人喜爱的节令食品

  (丁安 摄)

  宁波女婿挑端午担上门

  (顾玮 摄于宁波博物馆)

  月到中秋,一家团聚吃月饼

  (顾玮 摄于宁波博物馆)

  “粥之集大成者”腊八粥(丁安 摄)

  春节 年食多寓吉祥意

  节日,积淀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心理;中华传统节日,千百年来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而文学和节日结有不解之缘,在历代诗词、小说、戏曲中,出现了诸多涉及节日的篇什。

  “在中国,节日和饮食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民间狂欢最基本的形式”。于是,文学、节日、饮食,三者间形成了非常有趣的关系。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开篇,是全世界华人心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春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作为一个民俗,是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的,为了祈求灶君上天汇报时“好话多说”,按照传统,黄昏时分要祭灶。如今,祭灶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但是每年腊月二十三吃灶糖的习俗在很多地方依旧保留着。

  《红楼梦》里描写了贾府的各种节庆活动,其中就有春节。《红楼梦》第53回写除夕守岁之后,大家来给贾母拜年,“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毕,贾母起身进内间更衣,众人方各散出。”这里提到的春节饮食有四样:屠苏酒,据说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合欢汤,用合欢花煮制而成,除夕饮用,取其吉利之名;吉祥果,以水果、蜜饯为主,面食制品为副,果子上有雕刻或者印上去的吉祥图案、花纹、字句等,也有的在果盘上覆盖令人喜悦的饰品,以祝愿“大吉大利”;如意糕,汉族的传统糕点,寓意吉祥如意,吃起来清凉爽口,主要原料是糯米粉和去壳的芝麻。

  现当代作家描写的春节食俗更多。梁实秋在《过年》中回忆了小时候的年菜,“年菜事实上即是大锅菜。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号的锅、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

  莫言在《故乡过年》一文中说,“年夜里的饺子是包进了钱的,我们盼望着能从饺子里吃出一个硬币,这是归自己所有的财产啊,至于吃到带钱饺子的吉利,孩子们并不在意。有一年,我为了吃到带钱的饺子,一口气吃了三碗,钱没吃到,结果把胃撑坏了,差点儿要了小命。”这是物质并不丰富的时代特有的记忆。

  冰心《童年的春节》,则通过对过年食物的描写怀念自己的母亲,“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

  春节的收尾,以元宵节作为重要的节点。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里写道:“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红楼梦》里有很多章节描写元宵节。其中第54回写贾母看完《西楼会》等戏之后,上汤,又接献元宵来。贾母便命将戏暂歇歇:“小孩子们可怜见的,也给他们些滚汤滚菜的吃了再唱。”又命将各色果子元宵等物拿些与他们吃去。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东京梦华录》提及的“科头圆子”和《武林旧事》提及的“乳糖圆子”也是同类食品,更明确的提法则见于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所引宋人吕原明的《岁时杂记》,云“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周必大有《元宵浮圆子》诗,云“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圆。”表明了“元宵”这一食物象征团圆、和睦、幸福之意。《燕京岁时记》记载清代节令食品,云:“市卖食物,干鲜俱备,而以元宵为大宗。亦所以点缀节景耳。”可见元宵作为节令食品,自宋一直延续至今。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