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朋友圈谣言为何泛滥不止?这才是真相
爸妈朋友圈谣言为何泛滥不止?这才是真相
2017年02月03日 15:37:23 浏览量: 来源:腾讯较真频道 作者:唐映红
TOP100谣言榜单养生保健类部分
这一类的谣言讯息往往通过简洁和干脆的方式告诉阅读者什么能起到怎样的神奇效果。相比之下,现代医学的科普讯息一般对读者的告诫都有理有据有所保留,很难得出斩钉截铁的简单结论。
对于许多缺乏医学常识以及起码科学方法论训练的阅读者而言,当然是前一类斩钉截铁、干脆简洁的清晰结论更容易理解;后一类基于实证和逻辑的科普讯息则难免横亘着一定的认知门槛。
这迎合了人们倾向于简单归因的天性,大多数时候,对于缺乏必要科学方法论训练的读者来说,谣言具有的简单归因特点就远比科普通常具有的多元归因要亲民得多。古今中外,在大多数情境下,伪知识、伪科学都比真知识、真科学的讯息更易于传播,也更容易吸引人们相信。
举个简单例子吧,一个病患在现代医学的诊断下,得到的讯息是,可能是A,也可能是B,不排除是C,不保证能治愈,而且疗法有副作用。而他在民间医学的诊断下,得到的讯息是,气滞血瘀,只要吃什么方子保证药到病除。对于那些缺乏必要科学训练的病患来说,他是更可能相信现代医学呢还是相信民间医学?
相比于年轻一代来说,爸妈一代中老年人在必要的科学知识和训练方面是更为匮乏的群体。因此,他们更可能被简单归因的谣言所俘获也就不奇怪了。
除了唤起恐惧效应,迎合简单归因之外,人们还更容易轻信符合自己期望和偏见的讯息。无论何种方式习得,只要阅读者一旦形成某种根深蒂固的偏见,或者强烈的期望,他就很容易轻信那些符合自己期望或者偏见的讯息,哪怕是谣言讯息。
人们更容易轻信符合自己期望和偏见的讯息
例如,《美国正式宣布转基因有毒》、《某企业是日资企业,要抵制》。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争议,在中国尤甚。事实上,无论从实证还是逻辑上,转基因作物与自然作物对于人类的消化系统来说是没有本质区别的。但是,对于相信转基因作物有害的人来说,无论提供多少科学实证依据和事实来阐明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他们都会视而不见,相对地,他们更倾向于相信那些与他们的偏见或期望一致的讯息,包括谣言讯息。对日本的偏见也因循同样的心理机制。
当然,“谣言”能够得势,还借助了其他一些心理效应,如权威效应,说《柬埔寨正式宣布转基因有毒》,估计就没有多少人会转发分享传播。再如好奇心效应,《马云漂亮女秘书藏在手机里的10条秘密信息,怪不得她那么有前途》,“马云”“漂亮女秘书”“秘密信息”,这三个关键词暗示的联想空间太广阔了,人们难免想一探究竟。
除了这些心理效应外,社交媒体朋友圈的特性也在谣言的传播中推波助澜:一方面阅读者往往是从亲友的朋友圈分享渠道获得谣言讯息,亲友的分享从某种意义上为这些似是而非的的耸人听闻的讯息提供了确证加持,从“宁可信其有”到“真的可能有”。另一方面阅读者的转发分享又会促使下一个新的阅读者入彀,最后导致谣言不断扩散传播。
相关阅读
- 2017-02-03《心灵低语》摆脱焦躁、厌恶与挫败的心...
- 2017-01-24小说《莫雷尔的发明》拉美幻想文学的开端
- 2017-01-24粉碎十大食物相克的谣言
- 2017-01-22“我可能是假的”成新年首个网络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