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古籍”:梨洲文献馆的数字化复活
“互联网+古籍”:梨洲文献馆的数字化复活
2016年10月31日 20:30:25 浏览量: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方其军
古籍普查行动
博采精藏,细数家珍
为保证普查工作顺利进行,余姚市文保所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2012年4月,该所向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申报《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古籍普查》项目,组建普查队伍,制定《馆藏古籍普查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步骤目标。同时,自筹部分经费,添置专业设备,如古籍翻拍台、色卡标尺、相机等专业工具及参考工具书。
2012年10月上旬,余姚市文保所积极提出申报“浙江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为预期的数字化应用提供更为扎实的系统化基础。同年10月26日,由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成立考察组,对余姚市文保所古籍库实地考察,得到了申报与评选资格的确定认可。
2013年,余姚市文保所当年即完成8050册古籍普查登记。在普查过程中,及时发现提升空间,改进工作方法,比如普查小组探索出采取信息著录与书影拍摄、标签制作流水操作法,提高工作效率。同年11月,该所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和阶段性的普查成果,与余姚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合作举办“姚江家谱展”,社会反响良好。一时间,咨询和捐赠家谱的热心市民络绎不绝。就在这一年,《黄梨洲先生宋元学案元孙稺圭校补稿》《(乾隆)余姚志》《书瘾楼文稿》等12部古籍入选第一批《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紧接着,馆藏《黄梨洲先生年谱稿》《月峰先生居业次编》等22部古籍申报第二批《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
此刻,那些在处理过程中的数字化古籍,亟待有一个清爽而雅致的专门去处。文物保护部门最初的意念更为强烈和明确了———不如建立一个网上的“梨洲文献馆”,不仅用于保存与维护数字化古籍,而且还不设任何限制地面向公众开放,免费阅读,充分体现公益价值与社会意义。
“这样一来,我们所做的就更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感了。”余姚市文保所有关负责人称:“如果仅仅只是保护,而未予利用,相当于一座未被开采的矿山,其矿物质成分如何,得不到时间检验与民众鉴定,谁能肯定地说那是财富呢?”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