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庆典寿礼一样也不能少:古代中国人原来这样过生日

2016年10月25日 14:13:17 浏览量: 来源:凤凰网 作者:魏根深

  在中国历史上,生日是重要的。从国家的角度来看,生日是计算成年人口的方式。对于个人来说,人们希望通过生日来确知命运。然而,“生日之礼古人所无”(顾炎武:《日知录》17,“生日”;又见卷14他关于皇帝诞节放假的文章)。在这方面,古希腊人和古代的中国人是一样的。

  清代宫廷画(资料图)

  帝制时期的常规说法是“生日”(今天仍然如此),但是,在先秦,“生日”只是偶尔出现,它的意思是“某人活着的时候”。东汉时期,这个词被用来指“出生的日子”。

  最早提到生日庆祝的,是在关于庆祝佛祖生日的世俗庙会记载中。3世纪初期,“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计”(《三国志·吴书》卷4《刘繇传》)。几部5世纪和6世纪的资料提到佛祖生日(阴历四月八日)庆典时佛像的巡游(“行像”)。

  最早谈到庆祝凡人生日的是《颜氏家训》(7世纪初),其中提到南方有在孩子第一个生日(一朞)时“试儿”的风俗(YSJX 2.6:118)。从颜之推接下来所说的可以知道,当时的生日庆典主要是要向父母表示感谢,而不是要庆祝过生日人的出生。他还提到梁孝元帝生日时不食肉,可见生日与佛教的关联。原文如下:

  江南风俗,儿生一朞……亲表聚集,致燕享焉。自兹已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尝有酒食之事耳。无教之徒,虽已孤露,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梁孝元年少之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之辰,常设斋讲,自阮修容薨殁之后,此事亦绝。(《颜氏家训》2.6:118,“风操”)

  我们知道,根据记载,603 年,隋文帝(生于541;581—604 在位)在自己生日时,曾经下令“断屠”,也就是“禁断屠杀”,以此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隋书》2:49,《帝纪》)。643年唐太宗生日时,也宣布了同样的禁令,记载还提到“俗间以生日可为喜乐”(《贞观政要》7,“礼乐”)。

  729年,唐玄宗在位的第17年,首次规定以皇帝的生日为官方节日,官员放假一到三天,对罪犯施行大赦。这个节日的称法很多,包括“降圣节”“千秋节”(字面意思是1000个秋天的节日;“千秋”约定俗成的意思是长寿,因此,千秋节就是长寿节)。之所以叫“千秋节”,玄宗的生日在八月肯定是原因之一。玄宗晚期,他的生日又被更名为“天长节”。无论如何,“千秋”作为皇帝生日进入了语言。当然,后来的皇帝时不时也会为因自己生日而设的假期取特殊的名字。

  9世纪,日本僧人圆仁在日记中三次提到皇帝的生日(840、841、843年的六月十一)。宫廷准备“斋饭”(信众为僧人提供的素食,主要在正午断食以前食用)以示庆祝。在宋代,寺庙需要在皇帝生日之前唱诵特定的经文三十日(荣西[1141—1215],转引自Yifa,2002,39),在某些特定时期,皇帝死后一周年的纪念日(周忌)也要设饭斋僧。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