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余东:从山村到“画村”
一个仅八百余人口的山村,书画爱好者超过三百人——
衢州余东:从山村到“画村”
2016年10月22日 15:25:06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严粒粒
笔墨点金新村景
当艺术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更强的生命力就会出现。
在余东农民画创作展示室里,大学生村官郑龙呈趁着早上的空档,打理着展卖的农民画延伸产品。“前两天刚送走一批游客,他们对农民画DIY魔术杯最有兴趣。”说罢,他提起水壶,倒下一杯热水。慢慢地,黑色的杯体上显现出来了一副色彩鲜艳的画作。“顾客还可以在电脑里选自己中意的农民画,我们现场私人订制魔术杯。杯子只卖25元,实惠又有趣。”
农民画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新途径。郑根良就是受益者之一。
2005年,一对美国的夫妇来村里游玩,看见了色彩鲜艳的农民画就挪不开脚,最终花了600元,买下了郑根良的一幅《游江南》。“看见画也能卖钱,我老婆就再也不阻止我画画了,还开始跟着我一起学画呢!”郑根良骄傲地告诉记者,家里的超长画板就是老婆给他买的,“这比我以前还没茶几大的画桌好用多了!”
卖版权、卖画作、去邻村甚至跨市画墙画……郑根良现在全职画画,每年收入五六万,生活过得有滋有润。
农民画,是扎根在乡村土壤深处的艺术,它需要被不断地呵护与培育,才有能枝繁叶茂,结出累累硕果。
自从村里有了余东农民画创作协会,学画画的人多了,原来闲着的农民画家动起了脑子,开始探索文化创业发展之路。农民画丝巾、茶具、雨伞、服饰、农民画小品、工艺小屏风、木雕工艺框……2009年以来,村里发出余东农民画美术工艺品6个系列26个品种。目前,通过市场拍卖、网络销售、上门订购、艺术馆收藏等方式,余东村累计销售农民画艺术品1100多幅,实现产值120多万元。
现在,全村近600名农民开始从事以农民画、美术工艺品制作、余东墙画以及彩灯制作、竹编等为主的文化产业。村里年文化产值600多万元,当地农民人均增收创收近万元。
农民画也带动了村里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陈堂珠和儿子余晓勤把自家开成了农家乐。墙外是农民墙画,墙内有瓜果飘香。每逢节假日,来赏画、赏田园风光的客人让她的“余家大院”分外热闹。
最近,余东村还被韩国企业相中投资发展旅游园区。“我们已经和韩方提议,要建一所‘农民画传承艺术馆’,向游客介绍余东村的农民画发展史。”郑利民要将余东村农民画艺术传播给更多的人知道。“全国可以提供观光的村落那么多,余东村要做独一无二的那一个。”
占地面积约30亩的余东村文化产业创业园区也正在建设之中,预计明年年底就可以开园,“到时候,这里会成为一个旅游集散中心,一辆辆大巴车把游客送过来,我们提供娱乐、住宿、餐饮、购物一条龙服务。”当郑利民指着村口一块已经为文化产业创业园准备好的空地畅想时,一个因乡野气息与文化气息密切融合而活跃又美丽的余东村仿佛就在眼前……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0-20草根合唱团唱响好声音
- 2016-10-19画出心中美丽的秋天
- 2016-10-13美丽乡村迎客来
- 2016-10-10写生是写“心之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