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G20杭州神韵:走过西湖烟云 且看古人笔下之美

2016年09月05日 16:00:00 浏览量: 来源:浙江新闻APP 作者:

  缘起的西湖 唐至北宋

  有关西湖文化的兴起时间是在唐代,长庆年间(821-824年)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中曾作过一首《杭州回舫》诗,其中就有"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指"的诗句。

  "西湖"的命名,最为重要的原因是随着隋代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在湖的东面形成了一道防海潮大堤,从而人为加速了它从自然的泻湖到人工湖——"西湖"的形成。此后,杭州城区逐渐发展到湖东,所以人们称之为"西湖"。

  唐以后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板荡,非常遗憾的是,吴越时期没有遗留任何绘画实物可资验证,甚至连与西湖绘画相关的文献资料也失之阙如。

  西湖清趣图(局部)李嵩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最后一代君主钱弘俶纳士归降,吴越的首府——西府也随之成为两浙西路辖制的一个州——杭州。遗存的几则有关北宋西湖山水图的记载,当时用水墨来表现西湖山水已属常见。

  西湖终年水气笼罩,且江南多阴雨天气,西湖周围的山川树石常掩映在烟霭之中,用水墨来表现十分融洽。此际的西湖山水图虽然显露出了与文人的密切关系,其效果却"终是欠峰峦"、"状总非"抑或是"费尽丹青,只这些儿画不成",显然还不能令人感到十分满意,在状物抒情方面还达不到诗词的高度。

  极致的西湖 南宋

  南宋时期,西湖仍然是城内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也是城内外运河水系的补给水源,所以政府对于西湖水域的管理一直给予足够的重视。

  "大抵杭州胜景,全在西湖" "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杭人亦无时不游"

  南宋的西湖已完完全全融入了杭州的城市生活,西湖绘画获得重大发展,西湖文化也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兴盛期。

  西湖柳艇图 夏圭

  南宋初年,南北众多的画家汇聚于杭州,并在南宋画院中任职。李唐是开启南宋山水画风的关键人物。李唐之后,南宋画院的三大山水画家——刘松年、马远、夏圭均擅画西湖风光,其中刘松年和夏圭则是南宋画院培养出的杭州本地籍画家。

  《西湖四景图》流传至今,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截取了一些标志性的季节景物,如桃花垂柳、纳凉水阁、秋山红叶及松柏雪竹,并配以点景人物的季节活动,笔致分明地描绘出了春、夏、秋、冬的西湖美景。

  春景

  夏景

  秋景

  冬景

  刘松年的《西湖四景图》流传至今,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截取了一些标志性的季节景物,如桃花垂柳、纳凉水阁、秋山红叶及松柏雪竹,并配以点景人物的季节活动,笔致分明地描绘出了春、夏、秋、冬的西湖美景。

  据记载,马远、夏圭两人也画过不少与杭州尤其是西湖有关的山水图,如马远曾画《西湖小景图》、《放鹤图》和《怀鹤图》等作。夏圭所绘的西湖山水图,记载中有《西湖春雨图卷》、《西湖柳艇图》。

  钱塘秋潮图 夏圭

  以南宋画院画家为主体的突出表现,造就了西湖山水图的第一个兴盛期,南宋西湖山水图在状物的细致与真实展现上达到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度,至今令人叹为观止。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