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神韵:走过西湖烟云 且看古人笔下之美
G20杭州神韵:走过西湖烟云 且看古人笔下之美
2016年09月05日 16:00:00 浏览量: 来源:浙江新闻APP 作者:
84年前(1932年),林风眠一篇名为《美术的杭州》发表在《艺术丛论》杂志上。这篇文章梳理了过去、"现在"杭州的艺术成就:雕刻、浮屠、园林以及艺术教育,并展望了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言之凿凿,如今看来竟然确实实现了大半。
G20峰会召开在即,藉此,我们推出一组特别报道——美术的杭州",从良渚文明的曙光,到西湖画韵、浙派文脉、国美传薪、石窟绝唱、金石印学六个方面,展示美丽中国之杭州韵味,以飨读者。
西湖图 张宗苍
提到杭州,就不得不提起西湖,几朝几代的文人墨客都愿意将这般湖光山色留驻心中、绘诸笔下,至今我们依旧能从这些画中体会彼时的风光,感受历史与当下的变迁。
离开掩埋于黄土间的良渚古城,我们的列车下一站便是杭州韵味的"中心"——西湖,来看看戴进、董邦达、张宗苍、郁希范等等,他们笔下的西子湖究竟有多美吧!
春山积翠图轴 戴进
中国的绘画传统中,题材的选择往往带有某种承继性和经典性。杭州西湖的山川景致即是重要的山水画母题,沿续时间至少从北宋迄今。
明代前期"浙派"的开派宗师戴进、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开派宗师沈周以及晚明"松江派"的领袖董其昌、"画中九友"之一的李流芳、"武林派"的领袖蓝瑛以及和西湖山水有着密切关联的陈洪绶、清前期"娄东派"的领袖王原祁、极受乾隆宠遇的学士画家董邦达以及道光、咸丰年间颇具影响力的戴熙,这些画家对西湖山水图均有各自的创作体验,极具典型意义。
西湖的山水图,从南宋以来已逐渐成为西湖文化的重要内涵,在明清时期更是发展为传播西湖文化的有力载体,西湖山水图的创作也因此达到了空前的繁盛。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