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启动国立大学分类改革
日本启动国立大学分类改革
2016年11月06日 18:14:56 浏览量: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程亚静
三种类型实现高校错位发展:世界卓越、特色优秀、地域贡献
根据《国立大学改革方案》,日本将实施三组类型的大学功能分类改革,分别是“世界一流水准的卓越教育研究”大学、有“特色专业领域的优秀教育研究”大学、主要致力于为“地域发展贡献”的大学。
根据三组功能分类的改革要求,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16所大学为第一组,以打造世界一流大学水准的卓越教育研究为目标;筑波技术大学、东京医科齿科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东京学艺大学等15所大学为第二组,利用强势专业领域,创设富有特色的教育研究大学据点;剩下的55所大学为第三组,包括岩手大学、秋田大学、山形大学、横浜国立大学等,致力于为地域产业界培养人才,为地域发展贡献活力。
日本国立大学的这三种功能分类模式虽然在当地还存在一些争议与质疑,但由于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强力推动,这项改革计划如今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目前,由于大学功能定位的分化,各大学内部组织已开始重建。从2016年起,已经有43所国立大学实施了院系重组,其中有26所大学将重组人文社会科学院系。
属于“世界一流卓越教育研究”类别的东京工业大学,已经开始实施整个学校的组织重组。学部与研究生院一体化,成立“学院”,目标是成为世界前10名的研究型大学。
属于“特色专业领域优秀教育”类别的东京海洋大学,因为水产和海事专业是其他大学没有的传统特色,而且“要应对第一产业(水产养殖业)的产业化要求和培养高素质船员的现代化需要”,2017年将新设海洋资源环境学部,全面打出培养海洋产业创新人才的大旗。
属于“地域发展贡献”类别的爱媛大学创设了社会共创学部,旨在培养地域发展引领型人才,活用爱媛丰富多样的地域资源,为增强地域发展活力作贡献。社会共创学部是一个文理融合型的学部,包括4个学科,在各个学科下,设置2至3个专业,例如海洋生产科学专业、事业创新专业、农业山林渔村管理专业等。所有专业都重视野外调查研究和现场作业,每个专业都安排有实地就业体验的学习。
改革动因:以美为鉴,强化大学类型结构
日本此番改革的动因何在?将会为日本高等教育带来哪些方面的变革呢?
首先,具有复杂的大学结构是构建一流大学体系的基本前提。有美国研究者发现,美国之所以拥有全世界最为发达的高等教育系统,就是因为其高等教育结构的复杂性。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内各类高校追求多元甚至截然不同的目标,拥有多元的赞助人和经费来源,治理机制也是千差万别。而这一复杂结构正是其活力与创新的源泉。
探寻美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和国家之间的张力,即市场和国家奉行不同的逻辑,因此,教育经费来源不同的大学从招生政策、学科设置到治理结构都会产生差异。二是因为美国高校体系事实上一直是个“大熔炉”:由本科学院(平民主义)、研究生院(精英主义)和赠地学院(实用主义)构成,实行截然不同的办学模式。三是,在高校治理权的分配上,也存在尊重传统权威、尊重理性和科学、推崇领袖个人魅力等各种理念。如此一来,就使得美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变得极其复杂,在适应时代发展和多元化需求时显示出其灵活性和优越性。
有鉴于此,日本国立大学本次分类改革的最终目标也是希望通过政府的行政干预,打造复杂的日本高等教育结构,不同类型的大学根据各自定位,制定不同的办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培养不同规格的人才,以不同的方式为社会服务。改变以往单一化的功能定位,以美为鉴,强化高等教育多元化。
其次,淡化大学层次结构,强化类型结构,是构建良好高等教育生态的基本前提。国际高等教育界普遍认可的一个理念是,大学不应有水平或层次上的高低贵贱之分,也就是说各类大学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公平的发展机会。不过,否定大学的层次结构并非要求各所大学遵循千篇一律的发展模式,而是要求各类大学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定位形成不同的类型结构。
日本国立大学功能分类改革就体现了这一基本精神,将86所国立大学分为三种类型,并且根据各类大学的表现平等地给予相应的补助。这样一来,各种类型的大学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只要其在特定的优势领域作出实绩,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就都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相应的支持。
日本此次的国立大学分类管理改革,是日本高等教育界基于高等教育普及化、高校发展单一化等背景所采取的应对之策,是一场由上至下的覆盖面极广的高校定位变革。各项改革举措在各大高校内部正在逐步开展,对教育界和社会经济发展将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0-31学考+选考,高中教学怎么改?
- 2016-09-08和你聊聊|大学到底是学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