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日本启动国立大学分类改革

2016年11月06日 18:14:56 浏览量: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程亚静

  日本自2004年启动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以六年为一个周期,2016年开始进入第三个六年(2016年至2021年)中期计划。在这个新的中期计划中,日本文部科学省以“世界卓越、特色优秀、地域贡献”三组类型划分,对86所国立大学的功能定位进行了重新规划。

  国立大学分类的逐步探索:追求高校特色化、多样化之路

  此次日本国立大学的功能分类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10余年的探索。

  2005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的《日本高等教育未来展望》报告就明确提出,未来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实现特色化与多样化。各个大学要根据自身的使命与功能,合理定位,明确特色。

  报告指出,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迅速普及,从数量上看虽然实现了教育大众化,但并没有同时伴随教育质量的提升。而且,在日本18岁人口减少的趋势下,众多缺乏个性的高等教育机构都把目标放在单一的市场(即18岁至21岁的全日制在校学生)中进行竞争,整体效率非常欠缺。

  面对社会结构和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报告提出了日本大学整体(包括国立、公立、私立)7个功能分类的提案,即“世界的研究、教育中心;高度专业化人才培养;多方面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定专门领域(艺术、体育等)的教育、研究;综合性的教养教育;地域终身学习的基地;社会贡献(地域贡献、国际交流等)”等。每所大学可以具有一种或多种功能,但各功能所占的比重应有所不同。正是各个大学功能比重分配的不同,体现出各个大学的个性和特色。

  2013年,文部科学省发布了《国立大学改革方案》。《方案》指出,日本现在面临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全球化日益加深、国内18岁人口逐年减少、产业竞争力衰退,各国立大学应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强项和特色来应对新形势,在今后发展中重点瞄准三个方向:世界性教研据点负责世界尖端科研创新,全国性教研据点负责开展全国顶尖的科研活动和与世界接轨的特色教学活动,地域发展核心据点负责培养适应地方需求的人才,解决地方发展的课题。这三个层级的据点各司其职,分别负责应对全球化、特色化以及地方发展需求的多样化。这一方案的提出形成了国立大学功能分类的雏形。

  2015年6月,日本文部科学省面向全体国立大学发布通知,要求各国立大学“重新定义自身使命与职能”,在此基础上“全盘修正国立大学法人的运行机制”,进行组织改革。通知明确指出,“国立大学应积极发挥相应职责,特别围绕教师培养学科、人文社会学科等,制定相关改组计划,积极探讨相关专业废止或将其转向社会需求更高的领域。”

  在此背景下,日本正在改变国立大学的同一化发展方向,即全部指向“小型东京大学”的单一模式,开始转向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功能的个性化发展,即全球化、特色化、多样化的改革动向。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