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锵里的人生指引
咚咚锵里的人生指引
2016年11月05日 09:04:49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马悦 章启东 王丽贞
【第四幕】
婺剧节家长扮起熊孩子
教做人一封信全班痛哭
越是成效显著,师生们对婺剧就越是热爱。慢慢地,东市街小学又开发了更多婺剧特色教学。
今年5月19日,一年一度的校园婺剧节开幕了。今年的主题是“欢欢喜喜学婺剧,堂堂正正学做人”,每个班级设计不同内容,还邀请家长一起参与,主旨都是将德育与婺剧结合起来,在渗透婺剧知识的同时,也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上课铃响,六(1)班的班主任吴雅玲,邀请班上的孩子们来表演由婺剧《三元坊》改编而来的故事——《爱的方式》。故事讲述的道理很简单——“严是爱,宠是害”。4位同学在台上动情表演,孰对孰错大家一目了然。
趁着孩子们的热闹劲儿,吴雅玲掏出了一封家长来信。“亲爱的儿子,叛逆期的你,已经很久没有和我说过话了,也没有好好地吃过一顿早餐……”读着读着,吴雅玲瞥见教室后座写信的这位母亲正在流泪。
信读完了,信中的叛逆少年涨红了脸,眼泪顺着脸颊滑落。“今天,勇敢的你,能不能像个男子汉一样,向妈妈主动承认错误,给妈妈一个拥抱?”吴雅玲鼓励道。刹那间,母子二人紧紧拥抱在一起。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此刻,躲在教室后门的贾秀军偷偷抹掉了眼泪,一个劲儿地感慨:“真是想不到。”不同的家庭教育,给孩子带来完全不同的命运。爱并不一定是顺从和迁就,有时候,严厉的批评和责备更是一种爱。这个婺剧小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了爱的不同形式。
想不到的事,还有很多。
四(1)班上的活动是角色互换,由父母亲扮演“熊孩子”,孩子们扮演父母。“熊孩子”回家先看电视再做作业,急得“妈妈”一把拉掉了电视线;“熊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爸爸”使上了各种手段,却仍无可奈何;“熊孩子”反应灵敏,张口就是谎话,“妈妈”被说得哑口无言……
反串的过程中,孩子们在“当父母”的感觉里体会着父母的艰辛。最后,孩子们把要对父母说的话,写在了信里,“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为我操心,我一定会改掉坏习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有个孩子面对爸爸,要郑重许诺。可说着说着,眼角湿润了,鼻子一酸,一把抱住了父亲,“爸爸,我们很久没有拥抱了。”突然之间,一股感激、感恩的情绪在教室里涌动——泪儿轻弹,是因为心的触动。
成长浸透着汗水和泪水,甜蜜而又苦涩。一场婺剧节下来,老师们发现,孩子们的状态有了明显改变——原本的淘气包,变成了富有责任感的少年;原本不愿与外界交往的小女孩,变得勇敢、自信;原本活泼好动的小男孩,愿意常坐在戏台前静静欣赏……
合上婺剧节的相册,听着校园里时远时近的咿咿呀呀声,看着家长们欣慰放心的眼神,贾秀军心里倍感满足,“婺剧教学的效果,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1-04家长眼中的N道家教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