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锵里的人生指引
咚咚锵里的人生指引
2016年11月05日 09:04:49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马悦 章启东 王丽贞
【第二幕】
试亲子全校推行婺剧课
巧施教传统戏剧受追捧
虽在校长那交了差,但改编读本毕竟“新鲜出炉”,小学生能否读得懂,会不会喜欢,滕小祎心里并没有底。她准备拿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做一次试验。
那天下午,滕小祎抽出一篇婺剧小故事丢给儿子,自己转身去收拾屋子。假装在干家务,滕小祎时不时偷瞄着儿子的反应。十几分钟后,眼前的一幕让她喜出望外:平常调皮吵闹的儿子,此时正津津有味地翻看着读本,还意犹未尽地说:“妈妈,这个故事太好看了!”第二天,儿子又缠着问:“妈妈,还有其他小故事吗?”
这一刻,滕小祎的顾虑一扫而光,“儿子这么喜欢,学生们肯定也看得懂!”于是,低段班的《婺剧小百科》和高段班的《婺剧小韵文》顺利出炉。2015年9月开学,全校的孩子们,都领到了这3本独一无二的自编课本。
这些新课本里的内容非常丰富,古代科举、婚俗等传统文化知识都包含其中。有一次,滕小祎在课堂上讲到婺剧小故事中的“时辰”:“一日一夜共12个时辰,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子时是晚上11时到凌晨1时。卯时是早晨5时到7时,古代官员这时已经去上班了,‘点卯’一词就是这么来的。”孩子们听了,纷纷感慨:“原来这么早就要起来工作了!”
这样的小知识,孩子们很感兴趣。很多原本不在课本教授范围内的词汇,学生们掌握得竟比往常还要好。在教室后座听课的贾秀军,一次次刷新着内心的惊喜——这样一节课容量很大,既有婺剧常识、做人道理,又让孩子们学习了文学之美,锻炼了朗读、表演等能力。
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带着拼音的婺剧脸谱、服装、鞋子、配饰以及乐器,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经过1年学习,很多孩子都能随口说出不少婺剧角色的特点。“贪官脸上有什么标记?”贾秀军在走廊上随机提问,一个女孩脱口而出:“眉毛中间有个金元宝。”一边说一边指了指额头。
婺剧的唱腔学习难度很大,但在《婺剧小韵文》课里,舞台上的“唱”变成了课堂上的“诵”。孩子们边诵读,边看视频学着剧目中演员的动作,模仿着做一做。还别说,有些孩子模仿得有模有样:大花脸的方步,小花脸的滑稽,都惟妙惟肖。
孩子们对婺剧课的热爱,甚至令老师们意外。不少学生把婺剧课堂写进了日记里。四年级的王宇乐同学说:“婺剧能详细描述简单的故事内容,让故事变得更加有趣。”五年级的祝之易同学说:“婺剧博大精深,里面的人物个性鲜明,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明白做人的道理。婺剧的好处真多!”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1-04家长眼中的N道家教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