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如何“赶走” 糖尿病

2017年03月14日 16:36:11 浏览量: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网 作者: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吃多、喝多、尿多,消瘦,这与传统中医上的消渴病症状如出一辙。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精髓,并根据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分三期论治:

  一期为消渴病前期。消渴病尚未形成,但有可能发展为消渴病。该期的主要病机特点是“阴虚”。形成阴虚的原因主要是禀赋不足、贪食甘美、过度安逸。可表现为阴虚肝旺、阴虚阳亢、气阴两虚。一期病人多有形体肥胖、头昏乏力、口甜等症状,但因尚未化热,所以往往没有消渴病“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现。

  二期为消渴病期。此期消渴病已经形成,但尚未出现并发症。此期的病机特征是“阴虚化热”,即病人在一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加之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或因外邪侵袭,或因过食辛辣燥热,或因劳累过伤,均可化热化燥伤阴,持续耗气伤正,从而可转化为阴虚燥热、肝郁化热、湿热困脾、热伤气阴等证候。

  三期为消渴病并发症期。其主要病机特征是气血逆乱、血脉不畅、经脉淤阻,可逐渐出现皮肤、肌肉、血脉、筋骨、神经、五脏六腑等各种急慢性病变。

  由于消渴病的慢性病变主要伤及各个组织器官,往往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因而,早期防治尤其重要。病人可根据自身的症状特点,如在口渴喜饮、多食多尿的基础上出现视物模糊、胸闷心悸、心慌气短、心前区闷痛、头晕健忘、神疲乏力、肢体疼痛、手足麻木、肌肉萎缩、下肢及颜面浮肿、性欲减退或阳痿、闭经,甚至出现严重心律紊乱、肾功能不全、脑梗塞、脑出血等,应中西医结合强化治疗。其中,中医治疗多采取调整脏腑、补虚泻实、标本兼治、平衡阴阳等治疗法则,同时辅以针灸、推拿、内服、外治等综合治疗方法,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治疗糖尿病,从脏腑病机论治,认为上焦宜润肺养阴、生津止渴;中焦宜清胃泻火或清胃润燥,以治消谷善饥;下焦宜滋补肝肾、育阴清热,使水火相济、阴平阳秘。从标本虚实论治,认为消渴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正虚之中,以肾虚为本,痰湿、血淤为标;肾虚之中,阴虚为常,火衰为变。从“三消”轻重论治,认为标实证轻,本伤病重,消渴病出现传变(并发症),病情更重。此时,常需滋阴补肾、益气健脾、化痰逐淤、活血通络诸法并用,方可取得好的疗效。

  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原则上常宜滋补,慎用攻伐及寒凉药物,根据病程长短,因人施治,实行个体化治疗,从而达到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目的。

  除药物治疗外,目前糖尿病预防有两大基石:饮食+体育锻炼。

  饮食可根据个人的体重和活动量,合理安排每天的饮食,多吃五谷杂粮、含纤维素以及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苹果、梨、杨梅、猕猴桃、豆腐、紫菜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禁食胆固醇较高食物、糖制甜食以及忌抽烟、喝酒。对于健康状况正常的人来说,对饮食的控制不必像糖尿病人那样严格,不过还是得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科学地摄取热量和糖分,不管怎么说,主动预防总比患病后被动治疗要轻松得多。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