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2016年10月20日 09:21:04 浏览量: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李君如

  中国共产党对待中华文明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针

  面对着这样重大而又错综复杂的考试,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针。其要点是:

  1.一定的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

  2.坚持“中国化”的方向,不论“中学”还是“西学”,“学”是基本原理,不分“中西”,表现形式可以多样化,但要越搞越中国化。

  3.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旗帜。

  5.思想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6.文化建设和文明复兴的基本问题,一是要解决为群众的问题,二是要解决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7.要坚持文明发展规律,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8.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致力于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9.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

  10.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新闻舆论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鼓与呼。

  11.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12.互联网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要增强我们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努力掌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

  13.要加强党对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两个文明两手抓”的方针,精神文明要重在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问题。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和塑造中华民族坚强的精神支柱,培育和塑造中华民族一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作出新的贡献。

  14.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增强党的先进性为重点,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理想信念和思想文化建设,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这14个要点,第1个到第3个是基本原则、基本方向和基本要求;第4个到第6个是指导思想和根本问题;第7个到第8个是基本方针;第9个到第12个是文化建设的重点;第13个到第14个是党对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问题。

  如果要问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党中央已经有大量的论述。我们在这里只引用毛泽东1957年3月19日说过的一段话:“采取现在的方针,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会繁荣发达,党会经常保持活力,人民事业会欣欣向荣,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这话说得多好!中国不仅要强大,还要使人可亲!一个“使人可亲”的社会主义中国,应该是一个和平的中国、和谐的中国,归根到底,就是一个文明的中国。

  我们已经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进程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进程,也只有在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中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由此决定了,中华文明复兴的战略目标是,建设同21世纪中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又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中华新文明和用这种新文明培育的社会主义新人。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李君如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