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立春祭”传承千年民俗

2018年02月05日 17:44:22 来源: 整合自中国青年报、浙江新闻客户端、富阳发布 作者:

  杨柳新增又一轮,梅花岭上吐红唇。

  长河冰下春潮涌,正待天时造绿荫。

  2月4日凌晨5时28分是2018年的立春节气。立春,也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所谓“一元复苏,开年之始”,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对这个节气就格外重视。至少在3000年前,就有在立春这天举行“立春祭”的习俗了。

  2月4日,杭州、衢州两地举办“立春祭”活动迎接新春。下面就让小编带着你走进传统节气,感知文化之美。

  衢州


  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的九华立春祭,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立春祭春仪式。2月4日凌晨,九华立春祭如期举行。

  在全国唯一的春神殿——妙源村梧桐祖殿里,一年一度的立春祭祀大典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村民和游客,大家到这里,就是为了一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九华立春祭的独特魅力。

  立春祭仪式分为两个部分:5时28分的迎春、接春;上午9时18分的春祭。“吉时到———迎春———”随着司祭人一声高亢的吟唱,殿内响起悦耳的钟鼓声,殿外礼花齐放、鞭炮齐鸣。

  在梧桐祖殿外不到百米的地方,正在举行鞭春牛仪式。扮成春神的牧童,手持彩鞭,唱着《鞭春喝彩歌谣》,鞭打“春牛”耕作,象征着新年劳作的开始。

  2011年,“九华立春祭”与班春劝农、石阡说春一起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又作为二十四节气的重要内容申报世界非遗。2016年,以九华立春祭等为代表的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杭州

  2月4日上午9时18分,“立春祭”活动在杭州市富阳区新桐乡桐洲岛举行。

  活动立足于追寻立春的传统文化,结合富阳本地的立春习俗,通过跳竹马、吹竹笛、吟春词、鞭春牛、抢春种、打春糕、咬春卷、探春景等活动,让村民们、孩子们了解习俗,传承文化。

  在竹马表演和竹笛合奏《春天举行音乐会》中,立春祭拉开序幕。

  24位少年持灯笼进场,两边站立,吟诵祭词。

  鞭春牛开始了!“一鞭春牛,三姑把蚕苍天佑”,群众们纷纷应和“好!好啊!”,现场气氛十分浓烈。九鞭之后,嘉宾把春牛背上的谷物、种子分发给大家,大家纷纷“抢春”。

  接下去是“咬春”,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包春卷、吃春卷,迎接春天的到来。

  “咬春”后是“打春”。“打春”就是“打春糕”,意味着一年比一年高,年年高升、年年丰收。

  立春等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历史见证。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立认为,“立春祭”表达了先人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物丰盛等的愿望,这种代代传承的民俗文化形式,传承着农耕文明,也传播着天、地、人之间的自然生态关系,是最原生态的民俗文化。

责任编辑: 林庭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