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文化节目助力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2018年08月29日 15:51:23 来源: 宣传半月刊 作者: 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郑宇

  日前,省政府印发“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之《浙江省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是继去年7月份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工作方案》之后,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再次细化。如何通过现代媒体大众化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风采,增强群众文化自信,为富民强省提供精神支撑,这是宣传文化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

  虽然当前新技术迅速发展,新媒体大量涌现,舆论传播格局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广播电视仍然是受众面最广、影响力最大,深受老百姓欢迎的主流媒体。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经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引发广大观众点赞和收视热潮。

《向上吧!诗词》节目现场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儿行千里》《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近几年来,各类广电文化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包括浙江卫视去年以来推出的《向上吧!诗词》《汉字风云会》等原创文化类节目,都深受观众喜爱,掀起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广电主流媒体始终肩负着传承优秀文化、引导价值取向的重要职责,广电文化节目本质上是传统文化当代化、大众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新形势下,推进文化类节目建设,满足群众对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旺盛需求,努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正是广电主流媒体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与担当。

  从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对全省广电媒体文化类节目最新的调研数据来看,虽然我省各级广电媒体开办的199档文化类节目(广播89档,电视110档)在整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存在投入力度不够、节目同质化、融合传播落后、盈利模式缺乏、领军人才短缺等问题。如在对当前文化类节目面临困难的调查中,有62%的广电媒体认为是人力物力不足和资源有限。还有28%的广电媒体认为文化类节目发展受到平台的限制,同时缺乏相应的体制机制保障。单就经费来源这一项数据来看,仍有16%的文化类节目没固定的经费来源,还有28%的文化类栏目经费需要自筹。而在对文化类节目建设希望得到哪些方面支持的调查中,有31%的广电媒体希望得到资金支持,有27%的广电媒体希望得到人才支持,有25%希望得到政策支持,还有17%希望得到制度建设方面的支持。再如在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我省文化类节目也分别存在着58%和54%的集中性倾向比例。而在盈利模式的开发方面,我省文化类节目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占22%,年收入10万元到100万的仅占20%,还有55%的节目没有广告收入,缺乏可持续的造血机制。这次省政府印发《行动计划》,为我省广电媒体加强文化类节目建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广阔舞台。

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

  那么,广电媒体要如何把握这一契机,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更有作为呢?《行动计划》已经明确了发展目标,指出了前进方向,各级广播电视台应紧紧围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6大重点工程,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挖掘不同题材、选取不同角度、研发不同形态、依托不同渠道,精心策划,培育打造各具当地文化特色的节目,形成百花争妍春满园的景象。比如,有关良渚遗址、“海上丝绸之路”等世界级文化遗产培育申报的节目中,其历史的源远流长能否具象化地呈现于荧屏上,以增强作为浙江人的文化自豪感?1000个省级以上传统村落,10000幢传统民居的抢救性保护,这其中又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可以小见大、值得挖掘、适合讲述、让人感怀?培育100家旅游风情小镇、130个非遗主题小镇和民俗文化村、2条非遗精品旅游体验路线,这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体验,不正是广播电视声像结合、视听兼备、现场感强、感染力大的优势所在吗?而对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央视的《百家讲坛》等文化知识讲座类节目,在历史文化普及化、通俗化方面的努力和贡献已做出了榜样;优秀传统文化精品创作,如图书、影视剧、动画片、戏剧表演等,更需要文化类节目持之以恒、润物无声的展示、推广和阐释。特色传统文化重点提升,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唐诗之路山水人文旅游、南孔文化圣地体验等作为各地文化特色品牌,无疑是各地文化类节目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题材。

  浙江人文荟萃,文化资源禀赋深厚,这为文化类节目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丰富营养、不竭源泉。作为地方广电媒体,需要结合本地实际和特色,以“小而美”取胜,同样能够找到自己的特色定位,为传承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浙江建设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责任编辑: 季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