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的初心

2018年10月09日 09:35:49 来源: 宣传半月刊 作者: 中国计量大学 蒋进国

  蒋进国

  如果你问我最喜欢什么,在农村长大的我回答:麦穗。麦穗静默、微小,但掰开麦粒,是洁白醇香的淀粉,那是它奉献给人类无私的蕴蓄;经过漫长的冬眠,春雨过后迅速拔节分蘖,这是它勃发的生命力;从一粒粟到万颗子,代代延续优秀的基因,这是它恒久的传承。人和麦子相应相通,现在给各位展示我手心里的三颗“麦粒”。

  第一颗:敬业乐教

  童庆炳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艺学泰斗。他头衔身份很多,但最珍爱老师这一称谓。他把上课当作人生的节日,“天天上课,天天过节”。为备课,他悉心投入,讲课内容引用的外国文艺理论,坚持自译,最大程度逼近原意。他一生的梦想就是像卡西尔那样倒在讲台上。2015年去世的时候,莫言、余华、格非等众多作家弟子前来送行。他的另外一位学生给我回忆说,三尺讲台,是童老师的精神圣地,每次上课前他都要洗澡,这样能让他平添几分精神。一个年级120人,手批作业全覆盖,红色批注布满全页。他还经常自费编印教材讲义,不收取学生分文。童老师的人格力量像灯塔,一直指引着这位学生前行。

  第二颗:情系学子

  童老师的这位学生叫李惊涛,我的同事,坐我对面。我很少能和他说上话,因为他的办公桌大多数时间都被学生包围。他的课是学校的品牌,学生的朋友圈里都是他的神话,老师们看了都很眼馋。他的忘我精神令人动容,腰椎间盘突出还和学生一起田野调查,带出“挑战杯”省赛一等奖三项、国赛一等奖一项;十年如一日倾心主打的校园文化品牌——“中国文化节”,获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奖。他曾经是连云港电视台台长,连云港文学杂志主编。他说,我爱写小说,评小说,更喜欢与学生一起探讨写小说,所以回到大学。他发表了200万字的作品,斩获众多荣誉,履历足够丰富,而在你面前,他的世界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涛,只有讲到学生的成就,如数家珍间内心才泛起自豪的光芒。

  第三颗:扎根基层

  王梓,中国计量大学2014届校友,李老师最得意的学生之一。王梓本科毕业后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北大毕业后下派到云南省一个偏僻的小村任第一书记。那里接壤缅甸,集边疆、少数民族、深度贫困于一体。他和队友们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每天翻山越岭,挽起裤管,撸起袖子,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现在村里办了养猪场,怒江原生态咖啡卖到了网上,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甜。他说,汗水只要滴进地里,就要砸出响来。一路走来,问起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他毫不犹豫首推李惊涛老师。

  这三颗“麦粒”,童庆炳、李惊涛、王梓,从北京到杭州再到云南边陲,师承三代,年龄相差一个甲子,优秀的基因不变,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麦子,秋播、冬藏、春分、夏熟,发达的根系紧紧拥抱大地,四季更替而初心不改:奉献一枚枚沉甸甸的麦穗!是的,这就是麦子的初心,而这不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船精神”奉献初心的真实写照吗!1921年嘉兴南湖红船上的麦粒已经生根发芽,经过一代又一代无私的蕴蓄、坚韧的勃发和恒久的传承,已经长成八千九百多万株茁壮麦苗。收获的季节到了,华夏大地一片金黄!正因为有童庆炳、李惊涛、王梓这样的优秀共产党人的初心传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一年又一年喜获沉甸甸的大丰收。看吧,收获麦子的镰刀在党徽上闪闪发光,金黄的麦穗紧紧守护着我们的国徽。现在我想告诉你,我喜欢麦穗的理由有一百个,它奉献的初心是最重要的一个!

  (作者系浙江省第九届微型党课大赛二等奖获得者)

责任编辑: 季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