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携手 集聚后发地区最强发展动能

2020年01月10日 15:51:21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通讯员 吴娅娅 潘玮

  “今天又发了1216度电,算下来村集体有700多元收入呢!”这几天,景宁县景南乡西垟村党支部书记陈茂树每天都会打开手机App,瞧一眼村里的光伏项目发电情况,脸上满是笑容。

  西垟村原是景宁的集体经济薄弱村之一,受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限制,在山城景宁,像西垟村一样的薄弱村还真不少,如何提振这些村的村集体经济,助推富民强村目标实现,成为摆在景宁完成“消薄”面前的一大难题。

  2019年1月,借助我省新一轮扶贫结对东风,西垟村与海宁市正式建立结对关系,海宁市政府出资100万元,在西垟村建立300千瓦地面光伏电站,同年11月,项目投产,截至目前已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1.8万元,以土地入股的40余位村民一年参与分红2万元,为原本没什么收入的农户增收注入了动力。

  西垟村光伏助“消薄”是景宁借海发力的一个生动实践。2019年以来,景宁紧盯民生福祉,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通过引进与合作并举,进一步拓宽和延伸协作领域、协作层级,已与沿海温岭、上虞、海盐、宁海等四地已建立五县之间、部门之间、乡镇之间、村企之间、企业之间五层次对接合作,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结对全覆盖,打开了“山海协作”助推“消薄”和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借助山海协作平台,景宁在四个县建设不同形式的消薄飞地,打造飞地经济,2019年共实现消薄资金收益765万元。在宁海,建立“‘消薄’飞地产业园”,有效解决景宁35个村的消薄任务;在温岭,建立“工业地产飞地产业园”,购置工业地产,每年可获企业租金收入200万元以上;在上虞,建立“生态工业民族园”,规划“飞地”200亩,拟定通过占补平衡指标方式入股,每年可为景宁带来150万元以上的消薄资金收入。

  有项目、有资金,更要有人才引领发展。景宁推出“对接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招才引智行动,以上海静安区为桥头堡,探索建立“人才驿站”“人才基地”“人才飞地”等平台,丰富人才合作载体和形式,实现招才与招商融合推动。

  “我们坚持把人才引进建在项目合作上,致力促成一批人才合作项目落地。目前已同静安在人才合作、人才交流、人才疗养、干部培训、干部挂职等多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县委组织部部长王乐表示,2019年以来,依托驻沪办“人才驿站”功能,促成了上海5个批次高层次人才来景考察、2名景宁人才到上海重要经济部门挂职,50名正科领导干部到上海静安学习。落地“绿谷精英”创业项目1个,景宁5人获省“千人计划”“绿谷精英”人才项目候选人。

  而宁海—景宁山海协作“人才飞地”项目合作协议签署,标志着两地在项目合作基础上的人才引智桥梁正式架通。根据合作协议,宁海县将把宁海科技园区科技区块37号用于景宁科技人才项目入驻,入驻人才项目享受与宁海人才项目一致的“同城待遇”,同时,共同建立创业孵化器,孵化毕业后的项目优先落户景宁,打造景宁在宁海的“人才飞地”。

  “山”呼“海”应,景宁山海协作创新不断,未来更可期。“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细化‘人才飞地’项目各项举措,为景宁人才项目入驻‘人才飞地’做好服务保障,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团队资源,共同培育优质项目,实现双方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县委人才办主任徐永伟说。

责任编辑: 楼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