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过”之后的态度反映干部修养

2018年11月30日 11:17:14 来源: 作者: 姜梦倩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见,每个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不足,在所难免,重要的是面对批评的态度,不同的态度能折射出一个人的胸怀,也关乎干部的党性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敢于指出、帮助改进;对同志的提醒批评,要闻过则喜、虚心接受。”笔者认为,“闻过”之后,党员干部应应秉持“三种态度”。

  一要“闻过则喜”。“闻过则喜”,指的是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正。显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在我们周围,依然可以看到一些党员干部闻过则“辩”、闻过则“避”,更有甚者,闻过则“怒”,不仅不虚心接受群众意见,反而给提意见者以难堪,拒人于千里之外。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在多个历史时期对于推动社会进步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正视不足、接受不足,也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修养。应当说,群众向我们提意见是好事,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更有利于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作为党员干部,要深知批评多是逆耳之言,批评多是苦口良药,要不掩饰、不回避,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正确对待各方面的批评,才能把名利看淡,工作看远,目标看牢。

  二要“有过则改”。闻过,就要知错就改。犯错并不可怕,怕的是执迷不悟、知错不改,固执己见、一错再错。毛泽东同志说过:“要允许人犯错误,也要允许人改正错误。”勇于认错、知错即改的态度,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质,也是把党和国家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重要动力。党员干部既要不犯错误、少犯错误,还要有改正错误的胆识魄力。要敢于接受群众监督,乐于回应群众质疑,勇于承担错误责任,秉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处事原则,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作为普通党员,要在专题组织生活会中,虚心接受批评并着手改正;作为领导干部,要在班子民主生活会中,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即知即改、立说立行。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同事的真诚爱戴、群众的真心拥护,才能更好实现个人价值,为党的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三要“既改则成”。面对不足,不仅要改,还应一改到底。这不仅需要宽广的胸怀、十足的勇气,还要有股子不服输的韧劲、不怕难的狠劲、一竿子插到底的痛快劲。说改就改,就是不左顾右盼、左思右想,不给自己留“后路”,做到改得坚决,改得彻底。毛泽东同志曾经感慨:“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诚然,如果没有敢于面对错误和坚决纠正错误的意志和能力,错误是不可能成为正确的先导的。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凡是“鼓声大雷点小”、“只有唱功没有做功”、“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干部,到最后,终究会被群众所抛弃。既改则成,必须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把“改”字贯穿工作始终,把“成”字作为唯一标准,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才能取信于民,得到群众的真心支持。 

责任编辑: 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