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城乡 引领“五治” 婺城“党建+”织就城乡和谐之网

2018年09月17日 10:15:02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婺城报道组 张苑 通讯员 周鸣 王闽

  邹江明是婺城区安地镇岩头村的一名普通党员。这几天,他正忙着走访自己联系的8户农家,为其垃圾分类情况打分。每到一户,邹江明总要小坐或驻足,及时了解其家庭情况、庭院环境、琐事纠纷等大小事。必要时,他还会打开手机“平安通”APP进行“云”登记,相关信息便可直达区委组织部。

  事实上,这样的互联网、大数据思维及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安地镇的整体社会治理体系中。尤其岩头村,还创新实施了“1+5”自治模式,即“1个网格,5支队伍”。网格配有网格长、网格指导员、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实现网格全覆盖。“5支队伍”则是由具有一定特长的人员组成的党员先锋队、老干部和事队、安保巡逻队、矛盾调解队、志愿者服务队,同步介入社会治理工作。遇到矛盾纠纷,百姓可以通过法律服务、线上或线下调解等多种方式解决,“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遇到紧急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可及时同步介入,进行处理和服务。党员干部考核也通过“积分制”实现量化,社会治理工作就被囊括在了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红色大网”之中,打破以往“散”、“滞”、“孤”等管理瓶颈,有效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为百姓和美家园及安地镇“家+”旅游发展铺就了和谐底色。

  当然,这只是婺城区“基层党建+社会治理”试点工作的一支半节。今年6月,婺城区启动“基层党建+社会治理”试点工作,树立“党建+”融合理念,积极探索基层党的建设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现实路径,从基层基础做起,在“三治融合”的基础上探索党建引领下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共治“五治”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加强、不断进步,社会治理有序推进、健康发展。

  目前,安地镇37个行政村正突出“一线四点”,全力推进社会治理规范化建设。其中,“一线”是依托金安公路“红色路长制”,实施“党建+交通网格化”管理;“四点”是在桂花飘香风景线沿线,以“三治融合、平安旅游”为指导方向,整合推动岩头村、南郭村、喻斯村和安地镇的综治工作。

  无独有偶,在婺城区新狮街道,如今也已实现全域红色全科网格全覆盖。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在街道层面建立大网格,然后再将17个村(社区)划成30个小网格,整合社区矫正志愿者、安全员等七类辅助人员,以“一网格+一党支部”模式,创新架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组织;以“专职+兼职委员”模式,发挥辖区37家成员单位和5名兼职委员的作用,共同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垃圾分类、志者服务等工作。

  此外,新狮街道针对辖区内流动人口尤其是境外人员较多这一特点,研发手机端“流动人口”APP,开通境外人员住宿登记微信申报端口,研发境外人员“一卡通”,在卡上加印关联身份、护照、签证、照片等信息的二维码,同步建立公安、学校、街道、社区、房东、留学生志愿者六方协管机制,做好组团服务。柳湖花园社区大党委创新机制,与辖区7家单位签订契约化责任书,制定资源、需求、服务“三张清单”,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创新打造“六和六美”即“红领合和,党建美;亲人和睦,家庭美;邻里和善,网格美;环境和悦,生态美;精神和弦,人文美;服务和谐,宜居美”的“柳湖红韵”金名片。

  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婺城区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以公众参与汇聚“自治”力量,以依法治理支撑“法治”之纲,以信义和美涵养“德治”之魂,以数字手段构筑“智治”之网,以党建引领筑牢“共治”之基,实现了社会治理基层基础、能力水平,以及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三提升”;社会治安警情、矛盾纠纷和重大不稳定因素、各类公共安全风险隐患“三下降”;红色网格、全科网络、治理内容“三覆盖”。

责任编辑: 赵霄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