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党小组建在自然村上 “红色驿站”搭在群众中

中余乡创新党小组设置 打通基层治理“最后这一米”
2018年08月09日 15:52:29 来源: 浦江县中余乡委员会 作者: 于春城

  中余乡位于浦江县东北部山区,下辖22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总人口约1.3万。现有农村党支部22个,党员489名,其中325名党员不均匀地分布在各自然村。在大调研中,乡党委发现在自然村中,联系服务群众没有党员身影,群众办事没有干部身影,导致自然村公益事业受益少,群众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自然村党建薄弱、基层治理存在短板,这些都影响了行政村与自然村的关系。

  今年以来,中余乡党委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为目标,把党小组建在自然村上、设在生产队中,使每个群众小单元都有红色组织,每个小群体都有党员发挥作用,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有效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这一米”,实现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的无缝对接。

  乡党委下移党建工作重心,在自然村党小组中设立“红色驿站”,激活“红色细胞”,实现支部带小组、小组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组织设置规范化,提升党员积极性。按照“便于学习、便于活动、便于工作”的原则,因地制宜组建规范化自然村党小组39个,286名自然村党员被纳入党小组管理,实现自然村党小组100%覆盖。按照每个党小组推选一名党员组长管理、派遣一名机关党员指导、明确1名两委干部列席,党支部书记全程参与的标准配置,推动党建工作深入基层治理的“最末梢”。自然村党小组充分发挥了解党员、贴近群众、冲在一线的“熟人”优势,能更快捷有效地组织党员和发动群众。各党小组长灵活机动地利用夜间、空闲及节假日,组织党员开展活动,缩小了党员管理的半径,使党员学习教育有人召集、开展活动有人组织、作用发挥有人监督,让村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党员就在身边,大大地拉近了党员与群众的距离。

  二、活动阵地标准化,提升党员归属感。按照随叫随到、随时服务的目标,在党小组组长家或党员中心户建立“红色驿站”,搭建自然村服务群众的平台,全面延伸党建触角,使“红色驿站”成为学习交流、集散议事、信息传递、便民服务的阵地,为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党心民心凝聚提供坚强有力保障,极大地增强了自然村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群众在哪里,党员就在哪里,在“红色驿站”,面对党员群众来访,24小时有党员或党员家属接待,及时接收反馈各类信息。在这个平台,党员经常聚在一起商议,唤醒了大家的身份意识,提高了为村集体办实事和服务群众的积极性。截至6月底,“红色驿站”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2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20余条,解决群众诉求、代办群众事务110余件。

  三、岗位职责清单化,提升基层组织力。管理小组党员、落实支部任务、帮扶联系群众、服务本村发展等四大职责,使党小组成为组织管理的基本单元,成为村党支部向自然村工作延伸的“臂膀”,有效解决了自然村“无人管事”的尴尬局面,做活了社会管理这篇大文章。每月组织一次小组会议、一次学习讨论、一次民情走访、一次平安反馈、一次村情交流、一次志愿服务,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把实事交给党小组,让无职党员有家、有责更要有为,在党小组规范化创建的短短3个月里,党小组+模式充分显示出战斗力,各小组共开展各类宣讲100余次,向村两委提交意见建议56件,反馈落实32件,协助流转土地600余亩,带头整治抛荒田700余亩、种植黄桃800余亩、拆除危旧房184户267.5间。

责任编辑: 王昭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