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让“慈孝文化”温暖每一个角落

2018年04月08日 15:36:43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季丹 游继华

  近年来,龙泉市委组织部

  不断深化“支部建在平台上”,

  全面推进“乡贤回归工程”,

  让“慈孝文化”温暖每个角落,

  让数百年来传承着的慈孝文化,

  愈加发扬光大。

  专职保姆、乡贤、微孝夕阳等,

  当代慈孝文化已遍地开花结果。

  “柳火生,好样的,为你点赞!”这两天,在城北乡黄裔村,“柳火生”这个名字被大伙一直挂在嘴边——几天前,35岁的柳火生从龙泉奔赴杭州,为一名素昧平生的三岁男童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这事感动了很多人。

  他说:“在我们这里,不管是谁,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可以帮助到别人,大家一定都会义不容辞地去做。”

  慈孝文化“种”进老人心里

  龙泉市委组织部把“慈孝文化”作为考核干部政治标准的一项重要内容,让“慈孝文化”开花结果,温暖千万家。

  城北乡全乡1.2万人口,与大多数偏远乡镇一样,其中外出创业务工近8000人。成为了一个“留守老人之乡”,“专职保姆”便成了该乡为老年人服务的“特殊岗位”。

  对大贵溪村“专职保姆”吴金明来说,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敲门。“挨家挨户去走访独居老人,看看老人身体是不是还好,有没有什么困难要帮助解决,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吴金明说。

  2013年起,城北乡聘请专人对留守老人进行固定时间走访,提供心理抚慰、法律援助、应急救助、文体活动等免费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城北乡已有21个村完成村级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为留守老人配备17名责任医生、35名专职保姆,以及600余人的养老服务志愿者和红心党员养老服务团队。

  为解决老人们理发难的烦恼,更好地为留守老人服务,城北乡成立了“微孝夕阳”慈善协会,首批16名会员为“微孝夕阳”慈善协会捐款共3.3万元,解决了老人们的理发费用问题。

  “隔三岔五有人问,出门散步有人陪,头疼脑热有人管,日常琐事有人帮。”这句顺口溜成了城北乡留守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慈孝文化“种”进乡贤心里

  目前,龙泉市委组织部正在全面推进“乡贤回归”工程,19个乡镇(街道)均建立“乡贤档案”,成立乡贤理事会,并开设“乡贤大讲堂”,吸引大量在外打拼的乡贤回归乡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目前,全市共有1560余名乡贤,其中今年回归539人。

  慈孝文化,城北不仅政府出力,还结合社会各方的力量,举全乡之力。

  去年重阳节,乡里的老人格外开心,他们收到米、油等节日礼物。乡贤们带头践行慈善,通过慈善拍卖,传递爱心,为老人添置生活用品。

  如今乡贤已成为该乡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

  3月24日,在上海创业的城北乡乡贤们举行了一个捐款会,为家乡修路造桥出钱出力。溪下村村民的头等大事就这样在乡贤们的帮助下提上了日程。截止目前共筹集61万余元,他们对家乡建设充满了热情。

  今年,东书村支部书记准备大干一场,对乡村环境进行全面提升,但如何干却难倒了他。“以前没干过,没经验啊。”此时,乡贤座谈会上,一众乡贤出智出力,环境提升工作得到了顺利推进。

  城北乡大贵溪村老党员季明德在村里德高望重,他退休后为乡村青少年当起了义务辅导员,撰写了大贵溪古村落的变迁史和文化风俗史,组织成立的“老年协会”成为村里协调矛盾的“老娘舅”,还定期组织开展法律、养生等知识学习,在他的带领下大贵溪村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乡贤有的是外出创业者,他们一定社会影响力。但如何能让他们真正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让他们为家乡发展施展才能,城北乡一直在不断探索。如今,在全乡讲慈孝、做慈孝的氛围下,他们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为乡村振兴发展献计献策。

  慈孝文化“种”进村民心里

  慈孝文化文化墙、长廊等文化景观在这里随处可见,让广大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以慈孝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

  为破除封建迷信,革除陈规陋习,弘扬社会新风,提倡节俭,倡导文明风尚,城北乡以大贵溪为试点开展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工作,推动移风易俗进村居、进学校、进家庭。移风易俗,从孝做起,通过“三进”活动,让村民们都接受“慈孝文化”的熏陶。

  现今,在城北的小学里, 慈孝文化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学校还利用主题班会、主题队日等活动,将慈孝教学与品德教育相结合。推进慈孝文化进校园“五个一”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演讲比赛、主办一期黑板报手抄报、开展一次“知心家书”评比、践行一系列敬老爱老活动、评选一批慈孝少年。

  如今,在城北,村民都以能被评上道德模范、好儿媳、文明家庭等为荣。

  邻里和睦、乡贤正气、治理有效,

  这里一派乡村文明新风尚,

  慈孝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不断传承着!

责任编辑: 安佳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