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义乌“两学一做”融入工作实践

2017年08月08日 14:52:29 来源: 浙江新闻APP 作者: 金浩 龚望平

  “两学一做”,关键在做,重点在抓落实。义乌市将“两学一做”融入工作实践,深化“党建+”文章,将推进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落实作为检验基层党员干部作风的最大考场,以学习教育提振干部精气神,不断推动难题破解和工作落实。

  “党建+美丽乡村”

  上溪镇派溪头村,之前是远近闻名的脏乱差村,原先村里光养猪场就有16个,远远就能闻到一股臭味,村民路过纷纷掩鼻而走。在村两委及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全村上下大干快干抢干,最多时候村内有8支工程队在施工,短短一年不到,昔日的“脏乱差”小乡村实现了华丽蜕变,全村百分之百雨污分流、农村垃圾分类实现常态化、基础设施完善、环境卫生整治、景观工程建设,房前屋后随处可见鲜花,田园里种满蔬菜瓜果,猪棚变成了葡萄棚,变成了花棚,变成了蔬菜棚。派溪头村先后获得了“义乌市环境卫生十佳村”、“义乌市特色美丽乡村”等荣誉,基层党组织也由一星跃升为五星。

  “葡萄架下流连,蔬菜园中劳作,闻一缕花香,赏四方美景,携万种柔情,来等你。这就是上溪镇派溪头村今后该有的样子。”对着这方熟悉的土地,派溪头村党支部书记畅谈起了今后对村庄的设想与规划。

  这只是义乌市732个村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义乌市深入开展以基层党组织五星争创和美丽乡村星级争创为主要内容的“双星争创”活动,村村立下 “军令状”,对14526项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实行挂图作战,平均每个村20项。同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了“比一比村社的领头羊,赛一赛我们的美丽乡村”活动,各村社比现场、比变化、比精气神,以党建强带动乡村美、民生优。

  “党建+治水拆违”

  江东街道九联村地处义乌城效结合部,共有6个自然村,有常驻人口1700余人,外来人口万余人,因此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为此,村党支部书记龚明海只要有空闲,总爱开着小车在村里“溜达”,巡查各条溪河的卫生,检查出租房安全和生产安全……而打开龚明海所坐轿车的后备箱,发现里面并不是生活之类的用品,而是堆放着铁钩、小铁锤、安全帽、雨伞、雨靴、手电筒等。

  “钩子是对隔油池进行改造时,用来打开窨井盖的,小铁锤是在打不开时用来敲打的,安全帽是在拆违现场戴的,雨伞雨靴是下雨天巡河、检查卫生时用的,手电筒是夜查用的……”对此,龚明海书记如数家珍,都能一一说明每件工具的用途。

  今年3月,九联村隔油池改造工程全面展开。受经济利益驱使,部分商户并不愿意参与改造。4月底,九联村在组织拆除综合市场周边违章建筑时,由于该建筑每年为九联村带来集体收入30余万元,许多群众表示不理解。针对这些情况,龚明海带领村里党员,挨家挨户的上门做思想工作,解说政策,说明意义。最终,按时完成了隔油池改造及违章建筑的拆除。如今,全村已拆除违法建筑16000余平方米。

  义乌市在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中开展了以“重点突破、拔钉克难”为主题的三个“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全市6.2万名党员喊出了“大干三百天,城乡换新颜”的口号。今年1-5月,全市共拆除违建250万平方米,完成城中村拆除209万平方米,完成城中村改造750万平方米,累计实现拆后土地利用471万平方米。市域范围内的16条劣V类支流、652条小溪小河以及4500余处门口塘等小微水体治水任务也全部落实到村、社区,到每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将在7月底前全面完成剿劣。

  “党建+集体经济”

  今年5月,经过多轮走访调研,北苑街道上里角塘村把一份写着“电商夜市”的可行性文件递交到街道办事处,计划在村内十字型主干道作为电商夜市区。按照两米一个的标准,划定了370个电商夜市摊位并大致设置了尾货库存区、批发货源区、电商服务区等多个功能区块。“这是我们在上个月‘主题党日’上,在议发展实事环节上,党员们头脑风暴的成果,我们就想做一个现实版的‘电商夜市’,让电商网货资源可以落地共享。”上里角塘村党支部书记朱有峰说。

  早在6年前,上里角塘村就陆陆续续进驻了许多电商小团队,截至目前,租办在村里的电商企业已超过300家,形成了以日用消费品为主要类目的电商特色。去年整村的电商销售额达6.44亿元,已有12家物流服务点入驻。

  “电商夜市开业后,希望为全市电商提供一个线下货源交流、资源对接、服务对接的平台。进一步提升上里角塘村的电商软实力,不断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助力。”朱有峰对未来充满的信心与期待。

  今年以来,义乌市加快推动强镇富村政策落地,结合各村实际,区分山区远郊村、城郊改造村、特色产业村等不同情况,围绕发展村集体经济、兴办民生实事、解决遗留问题等提出具体任务。同时,落实机关部门、企业对全市67个经济薄弱村开展“2+1”结对,由市领导牵头,1家机关部门、1家企业与1个村结对。参与结对帮扶的机关部门与企业通过组建帮扶团队,整合资金、政策、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发挥自身职能、资源优势,在项目、产业培育等方面对联系村发展集体经济进行全力帮扶,争取在年底前在市域范围内全面消除省定经济薄弱村。

责任编辑: 安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