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竞争,争的是啥?

2019年10月21日 11:31:08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本刊记者 汤晓燕

  近日,省委人才办发布今年上半年《全省人才集聚情况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浙江新引进各类大学生39.3万人,同比增长52.02%,杭州、湖州、绍兴成为青年人才“引才”前三强。

  对大学生吸引力增强的同时,得益于博士后倍增行动,浙江博士后人数也有较大增长,上半年全省新进站博士后461名,同比增长19.7%;新引进博士学历毕业生2708人,同比增长57.4%。顶尖人才引进也是一大亮点。上半年浙江引进顶尖人才131人,其中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7人、图灵奖获得者1人。全职引进的11人中,包含3名中国“两院”院士。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浙江人才发展生态的不断优化的结果。仅今年5月到8月期间,全省及各市的人才“大招”也是一个接着一个,仿佛都不需要冷却时间。

  但是,人才引入是否光靠政府?如何才能使人才留得住、用得好?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量体裁衣,新版人才新政纷至沓来

  今年5月16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优化人才服务新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通过全员服务、全面服务和全程服务三方面,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发布会上,还举行了浙江省人才服务平台的上线仪式。通过该平台,可以把涉及人才的政策、服务、评审、信息“一网打尽”,实现人才创业创新各类事项“一网通办”。

  8月30日,作为深化浙江省委省政府开展“三服务”活动的重要举措,浙江省人才企业上市服务联盟正式成立。联盟整合银行、券商、基金、交易市场等各方力量,通过导入政府政策资源和市场要素资源为人才企业精准提供规范培育、股权融资、上市辅导等多样化服务,推动更多人才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度对接。

  各市根据自身情况,量体裁衣,纷纷出台新版人才新政及举措,吸引人才归来。

  5月12日,嘉兴发布《关于更高质量建设人才生态最优市的若干意见》,提出18条具体意见,并首次建立起从200万元到1亿元直至上不封顶的全项目和全过程支持链条。

  7月15日,金华市第二届“婺星回归”创业大赛暨东阳首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启动,面向全球,架起人才回归和资本回流的新通道,探索“以赛引才”的新路径。

  8月13日,湖州市成立湖州人才发展集团,将人才工作全面走向市场化运作。作为长三角地区首家人才集团,将从人才引进到落地创业,再到培育助推,最后安居乐业,为来湖人才提供闭环服务。

  8月22日,绍兴出台“3.0版”人才新政,把解决人才住房这一“关键小事”放在重要位置,对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200万元房票补贴。

  杭州8月底发布“人才生态37条”,就高峰人才引育、体制机制改革、全球人才招引、人才西进等方面,提出四大工程和七大计划,打造全面建设服务全省的人才高地、辐射全国的人才生态最优城市,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共建杭州。

  想做“常胜将军”,绝非易事

  想要在这样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成为“常胜将军”,吸引到足够多的优秀人才来到当地创业、就业,显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

  杭州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集团人事主管表示,此前公司曾招聘到一个211工程院校的博士毕业生,开出20万年薪。谁知道工作没半年,民营企业就开价40万,将人挖走。

  其次,公司的生态环境,是否有广阔的未来发展前景等,都是人才留下考虑的关键词。

  吉林人郑建(化名)作为人才引进,曾在某地国有制企业工作。由于该公司制度较为死板,任何事都需要层层上报。“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小策划,等批复都要一周。要是遇上领导休假或出差,就得等更久。”郑建说。所以在合同期满后,他便跳槽去了绍兴的一家民营企业。

  同时,企业和研究所之间,也在暗暗较劲。由于企业的科研环境以及大项目数量等资源配套,往往不及科研机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企业留不住人。

  杭州人杨宏宏还有半年即将迎来硕士毕业,现在的她就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不已。此前,已有一家企业向她抛出“橄榄枝”,但她依然还想试一试能不能留在实习的研究所任职。“企业相对来说钱多一些,但是研究所的科研环境相对来说要好一些。”

  此外,职称评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人才的发展,导致人才流失。“每个事业单位的职称指标都有限。”某地组织处人才办工作人员介绍:“如果这个单位人数有限,恰好内部高级工程师的名额已满,想要再申报高工的职称,基本上就不太可能。”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高校实力不强,也是制约浙江人才问题的原因之一。“整个浙江范围内,只有浙江大学一所知名高校,这导致我们引进人才都需要往外省跑。希望省内今后能够多一些重点院校,让人才引进也可以少跑路。”

  人尽其才,激活一池春水

  如果说重视人才体现的是一种发展理念,那么如何聚才、留才、用才则更考验治理能力。杭州显然已经关注到“留住”的重要性。

  近日,杭州未来科技城创鑫时代大厦2号的浙江人才大厦先导区块正式启用。让创新人才工作生活在省会杭州,服务贡献在全省各地。这是杭州响应省委要求打造全省“创新共同体”的一项重大举措。

  “以往我们要留住高端研发人才,只能靠工资福利大幅提升,并派专车来回杭州、湖州接送。现在只要在人才大厦为人才留个位子就行,有效工作时间增加了,极大地提高了新产品的研发速度。”注册在湖州安吉的先进制造业企业浙江微磁精密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楼允洪说,该企业在人才大厦设有200多平方米的研发、展示中心,已集聚10多名研发人才。目前,浙江人才大厦先导区块已集聚40多家科技型企业。

  除了留得住,还得用得好。

  金华市金东区通过“百博入企”计划,搭建起从实验室到车间的“鹊桥”,用柔性引才的方式,以博士招引博士,巧妙破解企业“招才难”。 此前,浙江工商大学的王彦波博士入驻浙江李子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不仅为该公司引来了40多名博士,还签订了功能性益生菌、豆制品乳液深加工等4个科研项目。该公司技术总监王顺余说,“百博入企”不仅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还为企业打通招才引才的路径。

  湖州超威集团研究院副院长柯克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12年6月,化学电源领域资深专家柯克,通过“南太湖精英计划”来到湖州,加盟超威。7年来,柯克充分应用在新型动力化学电源领域积累的技术、经验和研发管理能力,为超威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 汤晓燕